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结构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概述 | 第16-20页 |
2.1 小额贷款证券化概述 | 第16-17页 |
2.1.1 小额贷款证券化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小额贷款证券化的动机 | 第16-17页 |
2.1.3 小额贷款证券化运作方式 | 第17页 |
2.2 层次分析法风险权重评估机理 | 第17-20页 |
2.2.1 建立风险层次体系 | 第17-18页 |
2.2.2 风险权重确定步骤 | 第18-20页 |
3 案例介绍 | 第20-25页 |
3.1“蚂蚁微贷”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概况 | 第20-23页 |
3.1.1 原始权益人机构简介 | 第20页 |
3.1.2 蚂蚁微贷的业务模式 | 第20-21页 |
3.1.3 蚂蚁微贷资产规模 | 第21-23页 |
3.2“蚂蚁微贷”小额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特征 | 第23-25页 |
3.2.1 资产支持证券的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2.2 基础资产选择标准 | 第23-24页 |
3.2.3 专项计划交易结构 | 第24-25页 |
4 蚂蚁微贷证券化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 第25-47页 |
4.1 蚂蚁微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模式分析 | 第25-28页 |
4.1.1 信用增级风险控制模式 | 第25-26页 |
4.1.2 信贷管理风险控制模式 | 第26-28页 |
4.1.3 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 | 第28页 |
4.2 蚂蚁微贷证券化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 第28-32页 |
4.2.1 基础资产池整体不良率较低 | 第28-29页 |
4.2.2 单笔借款风险控制合理 | 第29-31页 |
4.2.3 优先级和次优级证券安全性高 | 第31-32页 |
4.3 蚂蚁微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权重分析 | 第32-39页 |
4.3.1 蚂蚁微贷证券化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 第32-34页 |
4.3.2 建立蚂蚁微贷证券化风险层次体系 | 第34-35页 |
4.3.3 蚂蚁微贷证券化风险因素的权重确定 | 第35-39页 |
4.4 蚂蚁微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 第39-47页 |
4.4.1 风险因素防范机制不规范 | 第39-42页 |
4.4.2 基础资产行业分散度不高 | 第42-43页 |
4.4.3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 第43-45页 |
4.4.4 基础资产池贷款种类分布不合理 | 第45-47页 |
5 蚂蚁微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建议与展望 | 第47-50页 |
5.1 风险控制建议 | 第47-49页 |
5.1.1 完善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 第47-48页 |
5.1.2 调整基础资产池的行业分布 | 第48页 |
5.1.3 调整基础资产池贷款类型占比 | 第48页 |
5.1.4 完善基础资产池监管体系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