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3页 |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染料分类 | 第11-12页 |
·偶氮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2-13页 |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3-20页 |
·物理法 | 第13-14页 |
·化学法 | 第14-16页 |
·生物法 | 第16-17页 |
·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 | 第17-20页 |
·MBR的应用 | 第20-23页 |
·MBR的发展概况 | 第20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形式和特点 | 第20-22页 |
·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基因工程菌EcoliJM109对偶氮染料的脱色 | 第26-3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8页 |
·基因工程菌来源 | 第26页 |
·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模拟废水的组成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反应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菌体的增殖 | 第28-29页 |
·酸性红B的脱色 | 第29-30页 |
·COD的去除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菌体的增殖 | 第30-31页 |
·酸性红B的脱色 | 第31-32页 |
·COD的去除效果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脱色产物重着色机理的研究 | 第36-44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重着色物质的来源 | 第36页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重着色物质的初步实验 | 第37页 |
·脱色物质的HPLC分析 | 第37页 |
·重着色物质的LC-MS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重着色物质的初步实验 | 第37-38页 |
·脱色物质的HPLC分析 | 第38-40页 |
·重着色物质的LC-MS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重着色物质的好氧矿化 | 第44-4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实验菌种 | 第44页 |
·待处理水样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菌干重的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摇瓶实验中菌量的测定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高菌浓度下膜污染的研究 | 第47-6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待过滤液体 | 第47页 |
·膜组件 | 第47页 |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临界通量的测定 | 第48页 |
·超临界和亚临界通量下的膜污染 | 第48页 |
·侧流速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48页 |
·污染物成分的分析 | 第48-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临界通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超临界膜污染情况 | 第51-56页 |
·亚临界通量下的膜污染情况 | 第56页 |
·侧流速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56-57页 |
·污染物成分的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