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原位颗粒增强A357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高温蠕变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第12-13页
        1.2.2 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电磁场在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第15页
    1.4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第15-20页
        1.4.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温蠕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温蠕变机制第18-20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原位反应体系的设计与实验方法第21-28页
    2.1 基体的选择第21页
    2.2 反应体系的设计第21页
    2.3 增强体的选择第21-22页
    2.4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第22-23页
    2.5 复合材料组织结构表征第23-26页
        2.5.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第23-24页
        2.5.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第24页
        2.5.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第24-25页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5-26页
        2.5.5 复合材料常温力学性能测试第26页
    2.6 高温蠕变实验第26-28页
        2.6.1 测试实验设备第26-27页
        2.6.2 蠕变试样的制备第27-28页
第三章 原位颗粒增强A357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结构第28-41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A357-Na_2B_4O_7-K_2ZrF_6反应体系合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第28-31页
    3.3 A357-KBF_4-K_2ZrF_6反应体系合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第31-35页
    3.4 A357-Na_2B_4O_7-K_2ZrF_6与A357-KBF_4-K_2ZrF_6体系合成的复合材料对比第35-37页
    3.5 电磁场对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原位颗粒增强A357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分析第41-51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Al_3Zr+ZrB_2)_p/A357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第41-42页
    4.3 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第42-44页
    4.4 电磁场对原位颗粒增强A357基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4.4.1 电磁场对(Al_3Zr+ZrB_2)_p/A357基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4.4.2 电磁场对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4.5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分析第47-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及抗蠕变机制第51-60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分析第51-52页
    5.3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不同应力下的蠕变行为第52页
    5.4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蠕变行为第52-54页
    5.5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第54页
    5.6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表观应力指与蠕变激活能第54-56页
        5.6.1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表观应力指数第55-56页
        5.6.2 原位ZrB_(2np)/A357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激活能第56页
    5.7 蠕变门槛应力第56-57页
    5.8 高温蠕变断口分析第57-58页
    5.9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监狱刑罚执行部分执法现状及完善对策
下一篇:吓走窃贼占有赃物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