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丁玲小说疾病书写的出现与暂退 | 第16-31页 |
第一节 疾病书写的出现——女性接近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 第18-26页 |
一、延续传统与借鉴外来文学疾病书写的实践 | 第18-24页 |
二、社会集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互动现实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疾病书写的暂退——女性参与政治、革命生活的形式选择 | 第26-31页 |
一、政治意识的强化:由漂泊者到安定者 | 第28-29页 |
二、从心理革命到现实革命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丁玲小说疾病书写的多样展示及其隐喻 | 第31-60页 |
第一节 社会现实隐喻——疾病是对病态社会现实的审判与抗议 | 第32-40页 |
一、梦珂“依样”地“隐忍”“这纯肉感的社会” | 第32-34页 |
二、阿毛姑娘的生死场:彷徨在都市边缘的“长久的客” | 第34-36页 |
三、节大姐被抛弃在小火轮上:爱情与工作的双重背叛 | 第36-37页 |
四、水的欺辱与法网的无情:底层民众的“饿”与“罪”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心理隐喻——疾病是个体矛盾与冲突状态下的对话与诉求 | 第40-47页 |
一、莎菲的孤独与呓语:无意识的纠缠 | 第41-43页 |
二、《自杀日记》:人生价值的苦闷探寻 | 第43-44页 |
三、“他”走后的失眠:女性隐秘的“恋爱”心理 | 第44-46页 |
四、韦护在革命与爱情之间的矛盾挣扎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政治隐喻——疾病是个体生命在政治权利生活中的产物 | 第47-60页 |
一、“××”(延安)的召唤:贞贞在霞村无法“重新做人” | 第48-51页 |
二、新生活下何华明之“夜”与无名女性之“夜” | 第51-52页 |
三、现实与理想之间:陆萍在医院中的政治迷惘 | 第52-54页 |
四、阶级的救赎:“太阳”照在程仁与黑妮身上 | 第54-56页 |
五、晚香回到了“妈妈”的怀里 | 第56-60页 |
第三章 丁玲小说的疾病书写价值 | 第60-62页 |
第一节 重寻“人”的尊严与价值 | 第60-61页 |
第二节“隐形结构”的另类探索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丁玲小说疾病书写及其隐喻一览表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汇总表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