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蛋白质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1.2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 2.1 分子激发态的跃迁过程 | 第16-17页 |
| 2.2 电子能级吸收光谱 | 第17-19页 |
| 2.3 电子能级发射光谱 | 第19-20页 |
| 2.4 振动能级光谱 | 第20页 |
| 2.5 荧光各向异性 | 第20-23页 |
| 2.5.1 荧光各向异性原理 | 第20-21页 |
| 2.5.2 荧光各向异性分析方法的特点 | 第21页 |
| 2.5.3 荧光各向异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23-36页 |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 3.2 实验 | 第24-27页 |
| 3.2.1 实验试剂及实验样品 | 第24-25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3.2.3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 3.3.1 荧光猝灭光谱 | 第27-28页 |
| 3.3.2 荧光猝灭类型的确定 | 第28-31页 |
| 3.3.3 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 | 第31-32页 |
| 3.3.4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 3.3.5 能量转移及作用距离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荧光各向异性法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36-43页 |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 4.2 实验 | 第37页 |
| 4.2.1 实验仪器及样品 | 第37页 |
| 4.2.2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 4.3.1 维拉帕米的荧光性质 | 第37-38页 |
| 4.3.2 完全缔合状态平台值的确定 | 第38-39页 |
| 4.3.3 荧光各向异性曲线 | 第39-40页 |
| 4.3.4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光谱分析法研究药物对蛋白质构象影响 | 第43-54页 |
| 5.1 引言 | 第43-45页 |
| 5.2 实验 | 第45-46页 |
| 5.2.1 实验仪器及样品 | 第45页 |
| 5.2.2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5.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6-47页 |
| 5.3.2 共振散射光谱 | 第47-50页 |
| 5.3.3 同步荧光光谱 | 第50-52页 |
| 5.3.4 三维荧光光谱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