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德山庄的空间布局及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及原因 | 第8-9页 |
·资料选择与处理 | 第9-10页 |
第二章 背景介绍 | 第10-20页 |
·树德山庄所处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10-12页 |
·树德山庄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 | 第12-20页 |
·永州自然地理环境 | 第12-13页 |
·永州地域文化背景 | 第13-17页 |
·永州民居的特点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树德山庄的建筑特色 | 第20-28页 |
·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 | 第21-24页 |
·官府与民居建筑风格合一 | 第24-26页 |
·树德山庄——唐生智“树德为本”思想的延续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树德山庄的空间布局研究 | 第28-40页 |
·树德山庄空间布局适应自然条件的体现 | 第28-33页 |
·通风 | 第28-30页 |
·遮阳与避雨 | 第30-31页 |
·庭院绿化降温 | 第31-32页 |
·防潮 | 第32-33页 |
·永州文化与性格在树德山庄空间布局中的体现 | 第33-36页 |
·务实性 | 第33-34页 |
·灵活性 | 第34-35页 |
·宽容与乐观性 | 第35-36页 |
·树德山庄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表现手法 | 第36-40页 |
·空间的对比 | 第36-37页 |
·空间的引导 | 第37-38页 |
·空间的衔接与渗透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树德山庄空间布局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精神 | 第40-45页 |
·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生态精神 | 第41-42页 |
·“巧借”天时地利的自然生态精神 | 第42页 |
·“变”的自然生态精神 | 第42-45页 |
第六章 树德山庄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 | 第45-52页 |
·交流空间的引入 | 第46-47页 |
·绿化空间的引入 | 第47-49页 |
·地域特色空间的引入 | 第49-52页 |
第七章 反思树德山庄的现状及再利用问题 | 第52-56页 |
·树德山庄等湖南永州老建筑的现状 | 第52-53页 |
·赋予树德山庄等老建筑新的使命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附录1 永州有特色的古民居调查表 | 第60-61页 |
附录2 清末——民国东安湘军武将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