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蓝藻生长的氮磷影响及控制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6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第10-11页
    1.2 氮磷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第11-12页
    1.3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第12-18页
    1.4 富营养化水体磷的控制——新型除磷材料的研制第18-20页
        1.4.1 吸附除磷机理第18-19页
        1.4.2 新型除磷材料的研制第19-20页
    1.5 水生植物修复系统作用机制第20-24页
        1.5.1 水生植物修复系统中氮磷削减第20-23页
        1.5.2 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第23-24页
    1.6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24-25页
    1.7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6页
第二章 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氮磷影响因子研究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2.2.2 藻种及培养第37-38页
        2.2.3 培养基中氮磷测定第38页
        2.2.4 酶活性测定第38页
        2.2.5 分析方法与计算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3页
        2.3.1 铜绿微囊藻生长磷影响因子研究第39-47页
        2.3.2 铜绿微囊藻生长氮影响因子研究第47-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三章 磷的吸附削减及机理研究第56-87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3.2.1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57-58页
        3.2.2 除磷吸附材料初选第58页
        3.2.3 材料表面化学修饰第58-59页
        3.2.4 材料物化表征第59页
        3.2.5 吸附除磷试验设计第59-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82页
        3.3.1 除磷吸附材料初选第60-62页
        3.3.2 预氧化处理对活性炭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第62-70页
        3.3.3 铁改性陶粒砂除磷潜力研究及机制第70-82页
    3.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第四章 水生植物氮磷削减及抑藻机理研究第87-114页
    4.1 引言第87-8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8-93页
        4.2.1 植物材料第88页
        4.2.2 试验处理与设置第88-90页
        4.2.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90-92页
        4.2.4 计算方法第92-9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3-110页
        4.3.1 水生植物氮磷离子吸收浓度动力学研究第93-94页
        4.3.2 水生植物种植系统中氮磷的分配及转移规律研究第94-101页
        4.3.3 水生植物抑藻效果及机制第101-109页
        4.3.4 水生植物修复系统对氮磷削减及抑藻性能综合分析第109-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9页
    5.1 论文结论第114-116页
    5.2 论文创新第116-117页
    5.3 论文展望第117-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成绩第119-121页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页
    二、授权的专利第119-120页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0页
    四、国际交流第120页
    五、曾获奖项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图像与视频的内容可视性增强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量化新息的状态估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