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低照度视频图像增强技术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8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8-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1 图像配准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图像融合研究现状第10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第10-12页
第2章 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第12-23页
    2.1 图像配准的原理第12-13页
        2.1.1 图像配准的基本框架第12-13页
        2.1.2 图像配准的分类第13页
    2.2 图像的几何变换模型第13-15页
        2.2.1 刚体变换第14页
        2.2.2 仿射变换第14页
        2.2.3 投影变换第14-15页
    2.3 常用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配准技术第15-22页
        2.3.1 sift算法原理第16-17页
        2.3.2 surf算法原理第17-19页
        2.3.3 几何配准第19-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第23-34页
    3.1 图像融合的概述第23-24页
        3.1.1 图像融合的框架第23页
        3.1.2 图像融合的层次第23-24页
    3.2 图像预处理第24-25页
        3.2.1 图像取逆第24-25页
        3.2.2 图像增强第25页
    3.3 图像融合的方法和规则第25-26页
    3.4 常用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方法第26-32页
        3.4.1 线性图像增强第26-27页
        3.4.2 非线性图像增强第27-31页
        3.4.3 基于区域分割和NSCT的图像融合算法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图像配准及融合算法的设计和仿真第34-40页
    4.1 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特点分析第34页
    4.2 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新的配准方法第34-38页
        4.2.1 图像预处理第34-35页
        4.2.2 图像配准的新算法第35-38页
    4.3 图像的融合算法第38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8-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图像质量评价第40-42页
    5.1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第40-41页
    5.2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2-44页
    6.1 总结第42页
    6.2 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正则化方法的中子图像复原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DDS的C波段频率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