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9-11页 |
1.1.1 基于笼车的烟草二级配送系统介绍 | 第9-11页 |
1.1.2 基于笼车的烟草二级配送系统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运输包装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汽车运输平顺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路面不平度的表示方法及虚拟路面的建立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路面不平度的表示方法 | 第17-20页 |
2.2.1 脉冲路面模型的表示方法 | 第17页 |
2.2.2 随机路面激励模型的表示方法 | 第17-20页 |
2.3 随机路面不平度的模拟方法 | 第20-21页 |
2.3.1 路面不平度时域仿真建模方法 | 第20页 |
2.3.2 谐波叠加法(正弦叠加法)随机路面的建模方法 | 第20-21页 |
2.4 基于ADAMS 3D空间随机路面的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2.4.1 MSC.ADAMS中的三维路面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4.2 三维随机路面模型的验证 | 第24页 |
2.5 ADAMS脉冲路面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汽车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26-3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汽车模型概述 | 第26-27页 |
3.3 建立汽车主要部件模型 | 第27-33页 |
3.3.1 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3.2 轮胎模型 | 第28-31页 |
3.3.3 汽车其他部件模型 | 第31-33页 |
3.4 汽车整车模型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整车运输系统的刚柔耦合建模及仿真 | 第34-54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建立整车运输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 | 第34-41页 |
4.2.1 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4-38页 |
4.2.2 ADAMS建立模型理论 | 第38-39页 |
4.2.3 整车运输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 | 第39-41页 |
4.3 整车运输系统仿真 | 第41-53页 |
4.3.1 随机路面车速对运输系统的影响 | 第42-49页 |
4.3.2 路面的等级对主笼运输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3 脉冲路面车速对主笼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笼车的有限元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 第54-65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建立笼车的有限元模型 | 第54-55页 |
5.2.1 笼车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5.2.2 模型网格划分 | 第55页 |
5.3 笼车的模态分析 | 第55-59页 |
5.3.1 模态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5.3.2 笼车模态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5.4 笼车在随机路面输入的瞬时响应分析 | 第59-61页 |
5.4.1 瞬态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59-60页 |
5.4.2 瞬态分析基本方法 | 第60页 |
5.4.3 笼车结构瞬态响应分析 | 第60-61页 |
5.5 笼车在脉冲路面输入的冲击载荷分析 | 第61-62页 |
5.6 笼车轻量化分析 | 第62-6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1.1 内容总结 | 第65-66页 |
6.1.2 创新点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