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金融监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台湾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3-3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2.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文献综述第17-32页
        1.3.1 金融监管议题的文献第17-22页
        1.3.2 银行绩效议题的文献探讨第22-27页
        1.3.3 金融监管与银行特征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第27-32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32-33页
第2章 金融监管影响银行绩效的理论基础第33-40页
    2.1 金融监管的界定及对银行绩效的必要性第33-36页
        2.1.1 金融监管的界定第33页
        2.1.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第33-36页
    2.2 金融监管制度第36-38页
        2.2.1 金融监管的目标第36-37页
        2.2.2 银行监管的主要模式第37-38页
    2.3 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第38-40页
        2.3.1 公共利益论第38页
        2.3.2 金融脆弱说第38页
        2.3.3 政府管制论第38-39页
        2.3.4 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征第39-40页
第3章 国际金融监管规范的演进第40-60页
    3.1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巴塞尔Ⅱ资本协议第40-44页
        3.1.1 巴塞尔协议概述第40-41页
        3.1.2 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第41-43页
        3.1.3 巴塞尔Ⅱ资本协议的修订第43-44页
    3.2 操作风险及度量第44-50页
        3.2.1 操作风险的定义第44-45页
        3.2.2 操作风险的重要性第45-46页
        3.2.3 银行业处理操作风险的方法第46-50页
    3.3 巴塞尔协议对于操作风险的管制模型第50-57页
        3.3.1 基本指标法第50-51页
        3.3.2 标准化法第51-52页
        3.3.3 高等衡量法第52-54页
        3.3.4 巴塞尔协议Ⅲ对于操作风险的新规定第54-57页
    3.4 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概况第57-60页
        3.4.1 美国的金融监管概况第57-58页
        3.4.2 英国的金融监管概况第58-59页
        3.4.3 日本的金融监管概况第59-60页
第4章 台湾银行业金融监管与银行绩效的现状分析第60-68页
    4.1 台湾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第60-61页
        4.1.1 上世纪90年代台湾金融业的发展第60页
        4.1.2 台湾第一次金融改革第60-61页
        4.1.3 台湾第二次金融改革第61页
    4.2 台湾金融机构概况第61-66页
        4.2.1 台湾金融机构发展分析第61-64页
        4.2.2 台湾金融机构财务分析第64-66页
    4.3 台湾当前的金融监管措施第66-68页
        4.3.1 扩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及经营弹性第66页
        4.3.2 循序推动两岸金融业务往来第66页
        4.3.3 金融市场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第66-67页
        4.3.4 健全金融机构财务业务第67-68页
第5章 台湾银行业金融监管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第68-119页
    5.1 研究方案第68-80页
        5.1.1 研究流程第68页
        5.1.2 研究假说第68-70页
        5.1.3 变量选取第70-78页
        5.1.4 模型构建第78-80页
    5.2 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第80-88页
        5.2.1 数据来源第80-81页
        5.2.2 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第81-88页
    5.3 实证分析第88-119页
        5.3.1 金融监管指标与银行绩效指标关联性初步统计分析第88-93页
        5.3.2 银行特征指标与银行绩效指标关联性初步统计分析第93-102页
        5.3.3 金融监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02-113页
        5.3.4 对实证结论的讨论第113-119页
第6章 大陆金融监管与银行绩效的现状与问题第119-138页
    6.1 大陆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第119-122页
        6.1.1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准入监管第119-121页
        6.1.2 银行新业务准入的管理第121-122页
        6.1.3 金融监管过程缺乏持续性第122页
    6.2 风险审慎监管有待加强第122-125页
        6.2.1 信用风险的审慎监管有待加强第122-123页
        6.2.2 市场风险监管相对薄弱第123-124页
        6.2.3 操作风险监管有待加强第124页
        6.2.4 资本监管力度需要提高第124-125页
    6.3 持续性监管有待完善第125-128页
        6.3.1 非现场监管中的问题第125-126页
        6.3.2 现场检查存在的一些问题第126页
        6.3.3 银行监管部门与银行高层的沟通机制不完善第126-127页
        6.3.4 外部审计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第127-128页
        6.3.5 银行监管部门的并表监管能力不足第128页
    6.4 银行监管部门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需加强协调合作第128-131页
        6.4.1 银行监管部门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128-129页
        6.4.2 银、证、保三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129-130页
        6.4.3 金融控股公司带来的挑战第130-131页
    6.5 银行监管法规框架有待完善第131-132页
        6.5.1 还存在一些立法空白第131页
        6.5.2 已有立法存在体系不统一、规则不协调的问题第131页
        6.5.3 重复、过时的规则依然存在第131页
        6.5.4 一些规则缺乏操作性第131-132页
        6.5.5 审慎性经营规则法律效力不清,透明度有待提高第132页
    6.6 跨境银行监管有待加强第132-134页
        6.6.1 对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第132-133页
        6.6.2 对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监管仍需加强第133-134页
    6.7 商业银行监管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第134-138页
        6.7.1 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第134页
        6.7.2 完善的金融公共基础设施第134-136页
        6.7.3 有效的市场约束第136页
        6.7.4 解决银行问题的程序第136页
        6.7.5 适当的系统性保护第136-138页
第7章 结论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第138-142页
    7.1 金融监管原则:构建有效的持续监管体系第138-139页
        7.1.1 市场准入监管第138页
        7.1.2 非现场监管第138-139页
    7.2 金融监管的核心:风险为本的监管第139-140页
        7.2.1 合理优化风险评级系统第139-140页
        7.2.2 有效运用风险评级结果第140页
    7.3 银行业发展趋势:多元化竞争和混业经营第140-142页
        7.3.1 银行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第140页
        7.3.2 银行业趋于混业化经营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9页
后记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隐源性脑梗死影像学特征分析
下一篇:重质油在超临界水中的热裂化行为及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