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无人机可搭载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传感器 | 第19-3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2.2 遥感传感器 | 第22-25页 |
2.3 传感器选型 | 第25-28页 |
2.3.1 传感器选型依据 | 第25-26页 |
2.3.2 Tetracam近红外传感器 | 第26-28页 |
2.4 Tetracam传感器辐射定标 | 第28-34页 |
2.4.1 辐射定标 | 第28-30页 |
2.4.2 聚四氟乙烯检校材料 | 第30-31页 |
2.4.3 Tetracam传感器辐射定标 | 第31-34页 |
2.5 Tetracam传感器几何检校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37-51页 |
3.1 无人机数据获取 | 第37-39页 |
3.2 可见光数据拼接处理 | 第39-44页 |
3.3 Tetracam传感器单波段数据处理 | 第44-46页 |
3.3.1 近红外波段 | 第44-45页 |
3.3.2 红波段 | 第45-46页 |
3.4 数据几何纠正 | 第46-51页 |
3.4.1 共线方程几何纠正方法 | 第46-48页 |
3.4.2 多项式几何纠正方法 | 第48-49页 |
3.4.3 RFM(基于有理多项式模型)几何纠正方法 | 第49-51页 |
第四章Tetracam传感器可行性验证 | 第51-63页 |
4.1 点特征比对 | 第51-55页 |
4.1.1 特征因子 | 第51-53页 |
4.1.2 AOI点选取 | 第53-54页 |
4.1.3 特征点对比 | 第54-55页 |
4.2 Tetracam传感器可用性分析 | 第55-59页 |
4.2.1 特征因子 | 第55-56页 |
4.2.2 AOI选取 | 第56-57页 |
4.2.3 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4.3 Tetracam传感器稳定性分析 | 第59-63页 |
4.3.1 AOI选取 | 第60-61页 |
4.3.2 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6页 |
5.1 主要成果及结论 | 第63-64页 |
5.2 建议及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