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4页
        1.5.2 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支撑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第15-17页
        2.1.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第15-16页
        2.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第16-17页
    2.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挥支撑作用的内在机理第17-19页
        2.2.1 第一产业对新型城镇化支撑的作用机理第17页
        2.2.2 第二产业对新型城镇化支撑的作用机理第17-18页
        2.2.3 第三产业对新型城镇化支撑的作用机理第18-19页
第3章 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19-31页
    3.1 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与现状第19-27页
        3.1.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加速提升,差距逐步缩小第19-22页
        3.1.2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缓慢提升,提升空间较大第22-24页
        3.1.3 各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增长趋势明显第24-26页
        3.1.4 重点示范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功能定位逐渐明确第26-27页
    3.2 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困境第27-31页
        3.2.1 城镇化发展处在全国低位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第27-28页
        3.2.2 城镇数量和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对城镇化率的带动力不足第28-29页
        3.2.3 示范小城镇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第29-31页
第4章 贵州省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分析第31-36页
    4.1 第一产业发展在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第31-33页
    4.2 第二产业发展在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第33-34页
    4.3 第三产业发展在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加速作用第34-36页
第5章 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不足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第36-43页
    5.1 低量化的第一产业阻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36-38页
        5.1.1 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效第36-37页
        5.1.2 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第37-38页
    5.2 低质化的第二产业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纵深推进第38-40页
        5.2.1 工业发展存在出行业分布不均和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第38页
        5.2.2 工业企业数量总体偏少致使人口就业比重偏低第38-39页
        5.2.3 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乏力第39-40页
    5.3 弱质化的第三产业制约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第40-43页
        5.3.1 第三产业总量虚高对新型城镇化的后续支撑不足第40页
        5.3.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第40-41页
        5.3.3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导致吸纳就业能力疲软第41-43页
第6章 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产业支撑作用的对策探讨第43-56页
    6.1 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条件第43-44页
        6.1.1 深度开发优势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潜力,寻求特色产业路径第43-44页
        6.1.2 着眼于内需市场与区域分工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第44页
    6.2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第44-47页
        6.2.1 通过规划引导和要素集聚,打造沿交通干线发展“走廊”第45页
        6.2.2 合理定位新型城镇发展类型,提升城镇产业专业化水平第45-47页
    6.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增长极第47-53页
        6.3.1 工矿园区型和特色产业型城镇产业发展布局第47-49页
        6.3.2 交通枢纽型和商贸集散型城镇产业发展布局第49-51页
        6.3.3 旅游观光型和移民安置型城镇产业发展布局第51-53页
    6.4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就业空间第53-56页
        6.4.1 优化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提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第53-54页
        6.4.2 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第54页
        6.4.3 根据各地城镇综合资源优势,确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导向第54-56页
第7章 研究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扶持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研究--以张家港市公益组织培育中心为例
下一篇:汉语环境下高一学生英语否定句磨蚀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