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Nafion/SiO2复合膜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优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0-12页
前言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1 燃料电池第14-19页
        1.1.1 燃料电池发展历史第14-16页
        1.1.2 燃料电池原理、分类第16-19页
            1.1.2.1 燃料电池原理第16-18页
            1.1.2.2 燃料电池分类第18-19页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19-20页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第19-20页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和结构第20页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管理第20-22页
    1.4 质子传输的理论模型第22-26页
        1.4.1 Nafion膜的微观结构第22-24页
        1.4.2 质子传输的基本机理第24-26页
    1.5 质子交换膜电渗拖曳研究现状第26-27页
    1.6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27-29页
        1.6.1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优点第27-28页
        1.6.2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28-29页
    1.7 文献小结第29-30页
    1.8 本文研究思路第30-32页
2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搭建及单电池组装第32-44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2-34页
    2.2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搭建第34-39页
        2.2.1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设计第34-37页
        2.2.2 测试系统的搭建第37-38页
        2.2.3 测试系统的调试第38-39页
    2.3 Nafion/SiO_2复合膜的制备第39-40页
    2.4 膜电极的压制第40-42页
        2.4.1 膜电极的组成第40-41页
        2.4.2 膜电极的压制过程第41-42页
    2.5 电化学氢泵单电池组装第42-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Nafion/SiO_2复合膜电渗拖曳系数的测量与分析第44-54页
    3.1 测试过程第45页
    3.2 结果和讨论第45-51页
        3.2.1 Nafion212/SiO_2复合膜制备结果第45页
        3.2.2 复合膜中SiO_2含量对Nafion212/SiO_2复合膜电渗拖曳系数的影响第45-46页
        3.2.3 加载电流对Nafion212/SiO_2复合膜电渗拖曳系数的影响第46-47页
        3.2.4 进气相对湿度对Nafion212/SiO_2复合膜电渗系数的影响第47-48页
        3.2.5 电池温度对Nafion212/SiO_2复合膜电渗拖曳系数的影响第48-49页
        3.2.6 Nafion212/SiO_2复合膜电渗拖曳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第49-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4页
4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建立第54-64页
    4.1 模型假设第54页
    4.2 模型求解区域第54-55页
    4.3 模型方程第55-61页
        4.3.1 质量守恒方程第55-56页
        4.3.2 动量守恒方程第56页
        4.3.3 能量守恒方程第56页
        4.3.4 组分守恒方程第56-57页
        4.3.5 电荷守恒方程第57-61页
    4.4 模型边界条件第61-62页
        4.4.1 进口处的边界条件第61页
        4.4.2 出口处的边界条件第61页
        4.4.3 流道与扩散层边界条件第61页
        4.4.4 扩散层/催化层边界条件第61-62页
        4.4.5 催化层/膜边界条件第62页
    4.5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介绍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优化研究第64-72页
    5.1 模型求解与验证第64-67页
        5.1.1 网格划分第64-65页
        5.1.2 模型求解第65-66页
        5.1.3 模型验证第66-67页
    5.2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67-71页
        5.2.1 电池内组分分布及温度分布第67-68页
        5.2.2 操作条件对HT-PEMFC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5.2.3 催化剂结构参数的影响第70-71页
    5.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的生育意愿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互联网沪深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