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对银行卡消费者概念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页 |
(三) 关于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的研究 | 第12页 |
(四) 关于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的研究 | 第12页 |
(五) 关于我国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 数据分析法 | 第13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比较分析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银行卡消费者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银行卡消费者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银行卡消费者的特点 | 第16页 |
二、银行卡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一) 银行卡消费者权益涉及的范畴 | 第16-18页 |
(二) 银行卡消费者权益具体内容 | 第18-20页 |
三、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理论 | 第20-23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二)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21页 |
(三) 公共管制理论 | 第21-22页 |
(四) 弱者保护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一、银行卡领域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 第23-24页 |
(一) 法律法规 | 第23页 |
(二) 部门规章 | 第23页 |
(三) 规范性文件 | 第23-24页 |
(四) 其他 | 第24页 |
二、银行卡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常州市情况 | 第24-27页 |
(一) 人民银行受理银行卡消费者投诉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二) 常州市辖内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调查 | 第25-27页 |
三、银行卡消费者投诉典型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一) 银行卡消费者投诉典型案例介绍 | 第27-28页 |
(二) 典型案例反映的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三) 典型案例对银行机构银行卡业务的启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30-34页 |
一、客观原因:银行卡消费基础环境不健全 | 第30-32页 |
(一) 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立法 | 第30页 |
(二) 银行卡业务监管职责不清 | 第30页 |
(三) 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顺 | 第30-31页 |
(四) 银行尚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第31页 |
(五) 金融信息安全防控体系不够健全 | 第31页 |
(六) 金融消费维权成本较高 | 第31页 |
(七) 银行卡消费权益保护的专业人才不足 | 第31-32页 |
(八) 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不够 | 第32页 |
二、主观原因:消费者金融素养不足 | 第32-34页 |
(一) 消费者金融知识相对缺乏 | 第32-33页 |
(二) 消费者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不足 | 第33页 |
(三) 银行卡受理主体金融法制观念不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加强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34-41页 |
一、健全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 第34页 |
(一) 修订完善金融领域法律法规 | 第34页 |
(二) 细化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依据 | 第34页 |
二、确立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 | 第34-36页 |
(一) 建立统一独立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 | 第35页 |
(二) 强化人民银行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协调作用 | 第35-36页 |
(三) 加强对银行卡消费者的特殊保护 | 第36页 |
三、明确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具体内容 | 第36-38页 |
(一) 银行卡盗刷问题 | 第37页 |
(二) 格式条款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三) 关于银行卡消费者过度维权的问题 | 第38页 |
四、完善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理机制 | 第38-39页 |
(一) 注重投诉管理的标准化 | 第38页 |
(二) 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作用 | 第38-39页 |
五、构筑银行卡消费宣传教育环境 | 第39-41页 |
(一)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 第39页 |
(二) 增强银行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 | 第39页 |
(三) 强化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