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1 新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第10-12页
        1.1.2 广州市老龄人口现状及变化趋势第12-13页
        1.1.3 “9064”式养老格局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7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2.1.1 老年住宅研究第17-18页
        2.1.2 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第18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2.2.1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研究第19页
        2.2.2 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第19-20页
        2.2.3 基于房屋建筑规范的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第20页
    2.3 国内外的养老模式第20-25页
    2.4 广州养老模式选择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广州市老年宜居小区指标体系构建第27-34页
    3.1 老年宜居小区的内涵第27页
    3.2 老年宜居小区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第27-28页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7页
        3.2.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第27-28页
    3.3 广州市老年宜居小区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第28-33页
        3.3.1 硬件环境指标第28-31页
        3.3.2 软件环境指标第31-32页
        3.3.3 广州市老年宜居小区指标体系设计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老年宜居程度调研第34-45页
    4.1 调研方案设计第34-37页
        4.1.1 调研内容及目的第34页
        4.1.2 调研小区选择第34-37页
        4.1.3 调研流程图第37页
    4.2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老年宜居程度调研分析第37-43页
        4.2.1 硬件指标调研分析第38-43页
        4.2.2 软件指标调研分析第43页
    4.3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养老现状问题分析第43-44页
        4.3.1 硬件环境问题第43-44页
        4.3.2 软件环境问题第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适老化改造方案第45-60页
    5.1 广州市既有商居小区公共区域硬件适老化改造第45-50页
        5.1.1 公共区域无障碍改造(建筑出入口)第45-48页
        5.1.2 小区人车分流措施第48-49页
        5.1.3 健身设施完善第49-50页
        5.1.4 资金来源第50页
    5.2 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第50-58页
        5.2.1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第51-52页
        5.2.2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规划体系第52-55页
        5.2.3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第55页
        5.2.4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监控体系第55-57页
        5.2.5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投资博弈第57-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个案分析—以天河区五山花园为例第60-73页
    6.1 五山花园的基本情况第60页
    6.2 五山花园养老模式的现状第60-62页
        6.2.1 问卷设计思路第60页
        6.2.2 人口学特征第60-61页
        6.2.3 社会学特征第61-62页
    6.3 五山花园适老化现状第62-67页
        6.3.1 五山花园硬件环境适老化现状第62-67页
        6.3.2 五山花园软件环境适老化现状第67页
    6.4 五山花园养老环境改善措施及效益分析第67-68页
        6.4.1 五山花园养老硬件条件的改善途径分析第67-68页
        6.4.2 五山花园养老软件条件的改善途径分析第68页
    6.5 效益分析第68-70页
        6.5.1 硬件环境改造效益第68-69页
        6.5.2 软件环境改造效益第69-70页
    6.6 广州市养老事业发展线路第70-72页
    6.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一、结论第73-74页
    二、不足和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 1:调查问卷第78-82页
附录 2:小区信息统计表第82-85页
附录 3:《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指标统计第85-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固冲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多(脾气虚证)出血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