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概述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9-31页 |
2.1 云计算简介 | 第19-23页 |
2.1.1 云计算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云计算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云计算的架构及分类 | 第21-23页 |
2.2 云存储简介 | 第23-25页 |
2.2.1 云存储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2 云存储的结构 | 第24-25页 |
2.3 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概述 | 第25-30页 |
2.3.1 云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现状 | 第25-26页 |
2.3.2 云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标准 | 第26-27页 |
2.3.3 云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技术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风险分析 | 第31-40页 |
3.1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第31-36页 |
3.1.1 云服务商风险 | 第31-32页 |
3.1.2 云端风险 | 第32-35页 |
3.1.3 法律风险 | 第35-36页 |
3.2 内部环境风险分析 | 第36-39页 |
3.2.1 数据安全风险 | 第36-38页 |
3.2.2 数据安全管理风险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模型设计 | 第40-45页 |
4.1 主要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4.1.1 标准性和科学性 | 第40-41页 |
4.1.2 适用性和系统性 | 第41页 |
4.1.3 技术和管理并重 | 第41页 |
4.2 主要设计要素 | 第41-42页 |
4.3 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模型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云环境下用户数据存储安全模型的实现方法 | 第45-62页 |
5.1 云端技术安全保障模块 | 第45-48页 |
5.1.1 技术安全模型设计 | 第45-46页 |
5.1.2 访问控制技术 | 第46-47页 |
5.1.3 安全传输技术 | 第47页 |
5.1.4 安全存储技术 | 第47-48页 |
5.2 云端安全管理保障模块 | 第48-51页 |
5.2.1 应用安全管理 | 第48-49页 |
5.2.2 系统安全管理 | 第49页 |
5.2.3 网络安全管理 | 第49-50页 |
5.2.4 虚拟化安全管理 | 第50页 |
5.2.5 主机安全管理 | 第50-51页 |
5.2.6 物理安全管理 | 第51页 |
5.3 用户组织管理保障模块 | 第51-55页 |
5.3.1 构建安全管理框架 | 第51-53页 |
5.3.2 增强安全意识 | 第53页 |
5.3.3 优化安全管理模式 | 第53-54页 |
5.3.4 重构监控响应机制 | 第54-55页 |
5.3.5 完善文件系统 | 第55页 |
5.4 用户技术保障模块 | 第55-58页 |
5.4.1 身份验证技术 | 第56页 |
5.4.2 加解密技术 | 第56页 |
5.4.3 网络防护技术 | 第56-57页 |
5.4.4 系统防护技术 | 第57页 |
5.4.5 审计监控技术 | 第57-58页 |
5.4.6 备份恢复技术 | 第58页 |
5.5 法律与标准保障模块 | 第58-60页 |
5.5.1 法律安全保障措施 | 第58-59页 |
5.5.2 数据安全标准评价体系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