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碳足迹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碳足迹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外森林碳汇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4 国内森林碳汇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5 碳足迹测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6 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4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区域概况及技术路线 | 第17-22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1.1 碳足迹测算方法 | 第17-18页 |
2.1.2 碳排放强度测算方法 | 第18页 |
2.1.3 森林碳汇量测算方法 | 第18-19页 |
2.1.4 碳汇固碳经济价值估算方法 | 第19页 |
2.1.5 碳赤字、人均碳赤字及单位面积碳赤字测算方法 | 第19-20页 |
2.1.6 数据来源 | 第20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2.2.1 地理概况 | 第20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2.3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2.2.4 水文条件 | 第21页 |
2.2.5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1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 湖南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动态研究 | 第22-32页 |
3.1 湖南省分品种能源消费结构概况 | 第22-26页 |
3.2 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序动态分析 | 第26-28页 |
3.3 湖南省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时序动态分析 | 第28-29页 |
3.4 湖南省碳排放强度的时序动态分析 | 第29-30页 |
3.5 碳减排建议 | 第30-32页 |
4 湖南省森林碳汇动态研究 | 第32-41页 |
4.1 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的时序动态分析 | 第32-36页 |
4.2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碳汇效益分析 | 第36-41页 |
4.2.1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碳汇估算 | 第36-39页 |
4.2.2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碳汇效益的估算 | 第39-41页 |
5 湖南省碳赤字动态研究 | 第41-44页 |
5.1 碳赤字动态研究 | 第41-42页 |
5.2 人均碳赤字、单位面积碳赤字动态研究 | 第42-44页 |
6 湖南省森林碳汇发展研究 | 第44-49页 |
6.1 湖南省发展森林碳汇发展的必要性 | 第44页 |
6.2 湖南省发展森林碳汇发展的优势 | 第44-45页 |
6.3 国外森林碳汇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6.4 国内森林碳汇发展现状 | 第46页 |
6.5 推进湖南省森林碳汇发展的建议 | 第46-49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49-52页 |
7.1 结论 | 第49-50页 |
7.2 主要创新 | 第50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