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颖果筛分子发育中Ⅱ型metacaspase蛋白(TaeMCAⅡ)的定位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1章 Ⅱ型Metacaspase蛋白(TaeMCAⅡ)在小麦颖果筛分子发育中的定位第13-33页
    1 前言第13-21页
        1.1 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第13-19页
            1.1.1 Caspase因子第13-14页
            1.1.2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第14-19页
            1.1.3 Ca~(2+)信号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第19页
        1.2 韧皮部筛分子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材料培养第21-22页
        2.2 方法第22-26页
            2.2.1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第22页
            2.2.2 TUNEL标记第22-23页
            2.2.3 TaeMCAI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检测第23-25页
            2.2.4 原位杂交第25页
            2.2.5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超微定位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3.1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第26-27页
        3.2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筛分子发育进程中DNA的断裂第27页
        3.3 TaeMCAII在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第27-28页
        3.4 TaeMCAII基因mRNA在小麦颖果腹部筛分子发育中的动态变化第28-29页
        3.5 TaeMCAII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第29页
        3.6 TaeMCAII的免疫电镜定位第29-30页
    4 讨论第30-33页
        4.1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中筛分子的发育过程第30页
        4.2 TaeMCAⅡ与小麦颖果筛分子发育过程的关系第30-31页
        4.3 TaeMCAⅡ在小麦颖果筛分子发育后期表达第31-32页
        4.4 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及不足第32页
        4.5 展望第32-33页
第2章 小麦腹部维管组织发育中差异蛋白筛选第33-53页
    1 前言第33-36页
        1.1 蛋白质组学定义及研究进展第33页
        1.2 发育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33-34页
        1.3 小麦及韧皮部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34-35页
        1.4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第35-3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44页
        2.1 材料培养第36-37页
        2.2 方法第37-44页
            2.2.1 蛋白质的提取及纯化第37-38页
            2.2.2 蛋白的定量第38页
            2.2.3 蛋白质双向电泳(2-DE)第38-41页
            2.2.4 染色第41页
            2.2.5 凝胶的扫描和保存第41-42页
            2.2.6 图像分析第42页
            2.2.7 质谱鉴定第42-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3.1 3DAF、5DAF和7DAF小麦颖果形态特征第44页
        3.2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第44-45页
        3.3 3DAF、5DAF和 7DAF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第45-50页
    4 讨论第50-53页
        4.1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第50页
        4.2 3 DAF、5 DAF和 7 DAF之间差异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第50-51页
        4.3 下步实验计划第51页
        4.4 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及不足第51-52页
        4.5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6页
附录1 论文图版第66-78页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和拟发表的文章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结核病患者T细胞亚群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对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