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精喹禾灵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关键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1 化学农药概述第14-16页
        1.1 化学农药的使用现状第14页
        1.2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第14-15页
            1.2.1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第15页
            1.2.2 化学农药对水体的污染第15页
            1.2.3 化学农药对大气的污染第15页
        1.3 化学农药在环境中的转化第15-16页
            1.3.1 化学农药的非生物转化第16页
            1.3.2 化学农药的生物转化第16页
    2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概述第16-18页
        2.1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简介第16-17页
        2.2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3 除草剂精喹禾灵概述第18-19页
        3.1 精喹禾灵的物化性质及作用方式第18页
        3.2 精喹禾灵的生态毒性第18-19页
        3.3 精喹禾灵的降解行为第19页
    4 研究现状及目的意义第19-22页
第二章 精喹禾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第22-30页
    1 材料方法第22-25页
        1.1 菌株、培养基和试剂第22页
            1.1.1 菌种来源第22页
            1.1.2 培养基第22页
            1.1.3 试剂第22页
        1.2 精喹禾灵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第22-23页
        1.3 精喹禾灵及其降解产物的检测第23页
            1.3.1 紫外扫描法第23页
            1.3.2 LC-MS法第23页
        1.4 降解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23页
        1.5 降解菌株的 16S rRNA序列的扩增及分析第23-25页
            1.5.1 降解菌株总DNA的提取第23-24页
            1.5.2 菌株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第24页
            1.5.3 PCR产物的TA克隆第24页
            1.5.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与酶连产物的转化第24-25页
            1.5.5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25页
            1.5.6 16S rRNA序列测定第25页
        1.6 降解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第2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2.1 精喹禾灵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第25-26页
        2.2 降解菌株的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26-27页
        2.3 降解菌株的初步鉴定第27-29页
    3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精喹禾灵降解菌株QE-9 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第30-38页
    1 材料方法第30-31页
        1.1 供试菌株第30页
        1.2 培养基和试剂第30页
        1.3 种子液的制备第30页
        1.4 温度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0页
        1.5 初始pH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0页
        1.6 NaCl浓度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0页
        1.7 菌株QE-9 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第30页
        1.8 碳源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1.9 氮源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1页
        1.10 温度、pH、底物浓度,接种量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1页
        1.11 降解率的测定第3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2.1 环境条件对QE-9 生长的影响第31-34页
            2.1.1 不同碳源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2.1.2 不同氮源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2页
            2.1.3 温度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2.1.4 pH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3页
            2.1.5 NaCl浓度对菌株QE-9 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2.2 环境条件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4-37页
            2.2.1 温度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4页
            2.2.2 初始pH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4-35页
            2.2.3 农药初始浓度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5-36页
            2.2.4 接种量对菌株QE-9 降解精喹禾灵的影响第36-37页
    3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精喹禾灵降解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38-60页
    第一节 精喹禾灵降解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第38-47页
        1 材料方法第38-40页
            1.1 培养基和试剂第38页
                1.1.1 培养基第38页
                1.1.2 试剂第38页
            1.2 菌株与质粒第38页
                1.2.1 菌株第38页
                1.2.2 质粒第38页
            1.3 菌株QE-9 总DNA的提取第38页
            1.4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38页
            1.5 超级感受态的制备第38-39页
            1.6 染色体总DNA的Sau3AI部分酶切与酶切片段回收第39页
            1.7 酶连第39页
            1.8 转化和阳性克隆子的筛选第39-40页
            1.9 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第4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0-45页
            2.1 菌株QE-9 基因组DNA的部分酶切第40-41页
            2.2 菌株QE-9 总DNA文库的构建及阳性克隆子的筛选第41-42页
            2.3 阳性克隆子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42-43页
            2.4 降解关键酶EstQE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分类第43-45页
        3 小结第45-47页
    第二节 精喹禾灵酯酶基因estqe的表达第47-54页
        1 材料方法第47-50页
            1.1 培养基和试剂第47页
            1.2 菌株与质粒第47页
            1.3 E. coli BL21(DE3)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第47页
            1.4 精喹禾灵酯酶基因estqe的扩增第47页
            1.5 PCR产物和载体pET-29a双酶切第47-48页
            1.6 酶连及酶连产物的转化第48页
            1.7 精喹禾灵酯酶EstQE的诱导表达第48页
            1.8 酯酶EstQE的Ni2+亲和层析纯化第48-49页
                1.8.1 样品处理第48页
                1.8.2 缓冲液配方第48-49页
                1.8.3 蛋白纯化步骤第49页
            1.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49-50页
                1.9.1 样品制备第49页
                1.9.2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灌制第49-50页
                1.9.3 上样和电泳第50页
                1.9.4 染色与脱色第5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2.1 酯酶基因estqe的扩增及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2.2 酯酶EstQE在E.coli BL21中表达产物的纯化和SDS-PAGE分析第51页
            2.3 酯酶EstQE降解精喹禾灵产物的LC-MS鉴定第51-53页
        3 小结第53-54页
    第三节 酯酶EstQE酶学特性的研究第54-60页
        1 材料方法第54-55页
            1.1 材料第54页
            1.2 重组蛋白酶液的制备和纯化第54页
            1.3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54页
            1.4 酯酶EstQE的酶活力测定第54页
            1.5 酶的热稳定性与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54页
            1.6 酶的酸碱稳定性及最适pH的测定第54-55页
            1.7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5页
            1.8 表面活性剂和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5页
            1.9 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第55页
            1.10 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第5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2.1 酶的热稳定性与最适反应温度第55-56页
            2.2 酶的酸碱稳定性及最适pH第56页
            2.3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2.4 化学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第57-58页
            2.5 酶的动力学参数及底物特异性研究第58-59页
        3 小结第59-60页
全文总结第60-64页
主要创新点第64-66页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66-68页
附录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地价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坡度和耕作田块空间格局的土地整理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