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 ·矩阵变换器的发展过程 | 第15-19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 第19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矩阵变换器的基本理论 | 第21-40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矩阵变换器的直接控制 | 第22-34页 |
| ·直接传递函数法(Venturini法) | 第22-24页 |
| ·直接传递函数法的开环仿真及其分析 | 第24-25页 |
| ·瞬时双电压合成法 | 第25-34页 |
| ·双电压合成法原理 | 第25-31页 |
| ·双电压合成开环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 ·矩阵变换器的间接控制算法 | 第34-39页 |
| ·逆变侧的输出电压空间矢量调制 | 第34-36页 |
| ·整流侧的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 | 第36-37页 |
| ·矩阵变换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双空间矢量调制 | 第37-38页 |
| ·间接空间矢量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自抗扰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经典PID控制器 | 第40-41页 |
| ·非线性PID控制器 | 第41-44页 |
| ·自抗扰控制器 | 第44-47页 |
|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 | 第44-45页 |
|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律(NLSEF) | 第45-46页 |
| ·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46-47页 |
| ·ADRC系统仿真实例 | 第47-50页 |
| ·自抗扰控制器一阶模型 | 第47-48页 |
| ·仿真与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矩阵变换器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 | 第51-63页 |
| ·矩阵变换器的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 第51-52页 |
| ·控制对象数学模型 | 第52-54页 |
| ·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 | 第54-56页 |
| ·仿真平台 | 第56页 |
| ·系统仿真模型 | 第56-62页 |
| ·主电路 | 第57-58页 |
| ·闭环反馈环节 | 第58页 |
| ·测量模块 | 第58-59页 |
| ·系统的控制算法 | 第59-60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矩阵变换器软硬件设计和实验研究 | 第63-74页 |
| ·矩阵变换器的总体设计 | 第63-64页 |
| ·矩阵变换器的主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 ·输出电流方向检测电路 | 第65页 |
| ·控制芯片的介绍 | 第65-67页 |
| ·TMS320LF2407A芯片概述 | 第65-66页 |
| ·EPM7128芯片概述 | 第66-67页 |
| ·矩阵变换器主控制的软件设计 | 第67-71页 |
| ·矩阵变换器主控制器基于Venturini直接法的软件设计 | 第67-68页 |
| ·矩阵变换器主控制器基于双电压合成策略的软件设计 | 第68-71页 |
| ·四部换流CPLD的软件设计 | 第71-72页 |
| ·矩阵变换器的实验研究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 1.总结 | 第74页 |
| 2.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附录 | 第86-90页 |
| 附录A | 第86-87页 |
| 附录B | 第87-88页 |
| 附录C | 第88-89页 |
| 附录D | 第89-90页 |
| 附录E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