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内地域化城市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地域化城市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3 延安城市核心区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3-16页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3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5-16页 |
1.5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5.1 地域与地域特色 | 第16页 |
1.5.2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 | 第16-17页 |
1.5.3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设计 | 第17-18页 |
2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 第18-44页 |
2.1 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 | 第18-25页 |
2.1.1 区域级城市设计 | 第18-20页 |
2.1.2 片区级城市设计 | 第20-24页 |
2.1.3 地段级城市设计 | 第24-25页 |
2.2 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 | 第25-33页 |
2.2.1 城市设计空间要素认知 | 第25-31页 |
2.2.2 城市设计空间秩序解读 | 第31-33页 |
2.3 城市设计的目标 | 第33-35页 |
2.3.1 功能目标 | 第33-34页 |
2.3.2 应对城市发展变化 | 第34页 |
2.3.3 为城市而设计 | 第34页 |
2.3.4 美学目标 | 第34-35页 |
2.4 城市设计案例研究——以华盛顿核心区、珠江新城核心区为例 | 第35-42页 |
2.4.1 华盛顿核心区 | 第35-39页 |
2.4.2 珠江新城核心区 | 第39-42页 |
2.5 小结 | 第42-44页 |
3 延安市地域文化研究 | 第44-56页 |
3.1 延安城市概况 | 第44-4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44页 |
3.1.2 地貌特征 | 第44-45页 |
3.2 延安自然资源特色 | 第45-46页 |
3.2.1 山体 | 第45页 |
3.2.2 水系 | 第45-46页 |
3.2.3 林带 | 第46页 |
3.2.4 气候 | 第46页 |
3.3 延安人文资源特色 | 第46-48页 |
3.3.1 红色历史圣地 | 第46-47页 |
3.3.2 民俗文化 | 第47-48页 |
3.3.3 黄土风情 | 第48页 |
3.4 延安传统建筑特色 | 第48-54页 |
3.4.1 延安窑洞建筑特点 | 第48-50页 |
3.4.2 延安新地域建筑风格 | 第50-54页 |
3.5 小结 | 第54-56页 |
4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地域化城市设计原则与策略 | 第56-70页 |
4.1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地域化城市设计原则 | 第56-61页 |
4.1.1 尊重环境,因地制宜 | 第56-57页 |
4.1.2 尊重传统,延续文脉 | 第57-58页 |
4.1.3 以人为本,整体设计 | 第58-59页 |
4.1.4 特色空间,意境营造 | 第59-61页 |
4.2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地域化城市设计策略 | 第61-68页 |
4.2.1 城市空间要素构成策略 | 第61-64页 |
4.2.2 城市空间秩序构建策略 | 第64-68页 |
4.3 小结 | 第68-70页 |
5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地域化城市设计实践 | 第70-120页 |
5.1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概况 | 第70-74页 |
5.1.1 设计背景 | 第70-71页 |
5.1.2 设计概况 | 第71页 |
5.1.3 基地现状 | 第71-72页 |
5.1.4 定位及总体规划 | 第72-74页 |
5.2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 第74-84页 |
5.2.1 山水城市 | 第74-75页 |
5.2.2 礼制格局 | 第75-77页 |
5.2.3 城市设计思路探索 | 第77-83页 |
5.2.4 天际线 | 第83-84页 |
5.3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空间要素构成 | 第84-114页 |
5.3.1 核心区整体空间 | 第84-88页 |
5.3.2 延安行政中心 | 第88-95页 |
5.3.3 延安博物馆 | 第95-100页 |
5.3.4 延安大剧院 | 第100-104页 |
5.3.5 城市广场 | 第104-110页 |
5.3.6 城市街道 | 第110-114页 |
5.4 延安北部新城核心区空间秩序构建 | 第114-119页 |
5.4.1 序列与风貌 | 第114-115页 |
5.4.2 形式与文脉 | 第115-116页 |
5.4.3 材料与色彩 | 第116页 |
5.4.4 对称与均衡 | 第116页 |
5.4.5 尺度与交通 | 第116-119页 |
5.5 小结 | 第119-120页 |
6 结语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图表目录 | 第126-13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