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5页 |
1 前言 | 第15-20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4页 |
2.1 菌株 | 第20页 |
2.2 药品和试剂 | 第20-21页 |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2.4 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2.5 细菌复苏传代和培养 | 第23页 |
2.6 喹噁啉类药物的MIC及MBC测定 | 第23-24页 |
2.7 喹噁啉类药物作用细菌后的自由基的测定 | 第24-27页 |
2.7.1 细菌内ROS的检测 | 第25页 |
2.7.2 细菌内超氧自由基的检测 | 第25页 |
2.7.3 药物作用后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 第25-27页 |
2.8 代谢酶抑制剂对喹噁啉类药物活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2.8.1 抑制剂作用浓度以及时间 | 第27-28页 |
2.8.2 抑制剂对药物杀菌能力的影响的测定 | 第28页 |
2.8.3 抑制剂对药物作用后细菌自由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8.4 抑制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第29页 |
2.9 XOR相关性质的测定 | 第29-31页 |
2.9.1 XOR代谢药物测定 | 第30页 |
2.9.2 XOR代谢药物产生超氧自由基的测定 | 第30-31页 |
2.9.3 DNA损伤的影响 | 第31页 |
2.10 药物作用后细菌代谢紊乱自由基检测 | 第31-33页 |
2.10.1 阻断剂有效作用浓度的检测 | 第32页 |
2.10.2 阻断剂对药物作用后呼吸链自由基的检测 | 第32-33页 |
2.11 药物自由基结构的鉴定 | 第33页 |
2.12 统计学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7页 |
3.1 喹噁啉药物对E.coli CVCC2943的MIC及MBC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 喹噁啉类药物作用细菌后的自由基指标的确定 | 第35-39页 |
3.2.1 不同药物作用后细菌内ROS水平 | 第35-36页 |
3.2.2 不同药物作用后细菌内超氧自由基 | 第36-37页 |
3.2.3 药物作用后的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 第37-39页 |
3.3 代谢酶抑制剂对喹噁啉类药物活性的影响 | 第39-48页 |
3.3.1 抑制剂作用浓度以及时间 | 第39-40页 |
3.3.2 细菌计数法测定抑制剂对药物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抑制剂对药物作用后细菌自由基的影响 | 第42-45页 |
3.3.4 酶抑制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 XOR相关性质的测定 | 第48-52页 |
3.4.1 XOR代谢药物测定 | 第48-50页 |
3.4.2 XOR代谢药物产生超氧自由基的测定 | 第50-51页 |
3.4.3 DNA损伤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 药物作用后细菌代谢紊乱自由基检测 | 第52-55页 |
3.5.1 电子链阻断剂的浓度的确定 | 第53-54页 |
3.5.2 药物作用后细菌代谢紊乱自由基检测 | 第54-55页 |
3.6 药物自由基中间体结构的鉴定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3页 |
4.1 喹噁啉类药物作用细菌后引起的自由基类型分析 | 第57页 |
4.2 自由基的生成机制 | 第57-61页 |
4.3 自由基的损伤机制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6 全文创新性总结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64-65页 |
文献综述 | 第6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