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13-15页 |
四、本文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5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六、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公民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在亚里士多德正义论中的地位 | 第17-26页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正义论概观 | 第17-24页 |
一、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界定 | 第17-19页 |
二、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分类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分配正义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4-26页 |
一、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从属于分配正义论 | 第24页 |
二、分配正义论从属于正义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的基础概念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 | 第26-29页 |
一、政治权利 | 第26-27页 |
二、政治权力 | 第27页 |
三、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共通性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城邦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主体 | 第29-32页 |
一、城邦公民定义 | 第29-31页 |
二、划分城邦公民的标准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城邦政体:享有政治权利的前提条件 | 第32-34页 |
一、城邦政体概述 | 第32-33页 |
二、城邦政体的分类及变形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公民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公民政治权利分配的原则 | 第34-40页 |
一、公民政治权利分配的总原则 | 第34-36页 |
二、公民政治权利分配的具体原则 | 第36-40页 |
第二节 现实中最好的政体及其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观 | 第40-45页 |
一、现实中最好的政体 | 第40-42页 |
二、该政体的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观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的评价 | 第45-51页 |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的积极意义 | 第45-48页 |
一、“各得其所得”的政治权利分配原则 | 第45-46页 |
二、“以民为主”的政治权利分配主体性特征 | 第46-47页 |
三、“依法为本”的政治权利分配前提 | 第47页 |
四、重“集体主义”的政治权利分配观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政治权利分配正义论的局限性 | 第48-51页 |
一、狭隘的公民理论 | 第48-49页 |
二、模糊的政治权利分配原则 | 第49页 |
三、“伪平等”的政治权利分配方式 | 第49-50页 |
四、抱残守缺的政治权利分配理论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