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第2章 具有非线性发生率和两类目标细胞的HIV-1 病毒动力模型 | 第21-40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模型 | 第22-23页 |
2.3 模型分析 | 第23-33页 |
2.3.1 解的正性和有界性 | 第24-25页 |
2.3.2 基本再生数和平衡点 | 第25-26页 |
2.3.3 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 第26-29页 |
2.3.4 全局动力学性质 | 第29-33页 |
2.4 例子及数值模拟 | 第33-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具有病毒消除项的时滞HIV-1 病毒动力模型 | 第40-6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模型 | 第40-41页 |
3.3 模型分析 | 第41-55页 |
3.3.1 初始条件 | 第41-43页 |
3.3.2 平衡态 | 第43-45页 |
3.3.3 定性分析 | 第45-55页 |
3.4 数值模拟 | 第55-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具有捕食者收获的捕食食饵模型 | 第64-83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模型 | 第65-66页 |
4.3 初始结果 | 第66-77页 |
4.3.1 平衡点的存在性 | 第66-71页 |
4.3.2 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71-77页 |
4.4 数值模拟 | 第77-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