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空气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1.1.3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空气污染治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空气污染治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空气污染治理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哈尔滨空气污染现状 | 第17-24页 |
2.1 空气污染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雾霾 | 第17页 |
2.1.2 空气质量指数 | 第17-19页 |
2.2 哈尔滨空气污染现状 | 第19-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哈尔滨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6页 |
3.1 哈尔滨空气污染因子分析 | 第24-28页 |
3.1.1 空气污染因子构成 | 第24-25页 |
3.1.2 污染物指标与AQI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3.1.3 污染物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26-28页 |
3.1.4 AQI的回归分析 | 第28页 |
3.2 哈尔滨空气污染地理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3.2.1 哈尔滨自然条件介绍 | 第28-29页 |
3.2.2 哈尔滨空气污染情况介绍 | 第29-30页 |
3.3 哈尔滨空气污染人为因素分析 | 第30-35页 |
3.3.1 企业行为对哈尔滨空气质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2 个人行为对哈尔滨空气质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现状 | 第36-38页 |
4.2 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3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其他国家空气污染治理实践经验 | 第42-52页 |
5.1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经验 | 第42-44页 |
5.1.1 美国空气污染产生背景 | 第42页 |
5.1.2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过程 | 第42-44页 |
5.1.3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效果 | 第44页 |
5.2 英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经验 | 第44-48页 |
5.2.1 英国空气污染产生背景 | 第44-45页 |
5.2.2 英国空气污染治理过程 | 第45-47页 |
5.2.3 英国空气污染治理效果 | 第47-48页 |
5.3 欧盟空气污染治理实践经验 | 第48-50页 |
5.4 对于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的启示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52-63页 |
6.1 建立哈尔滨空气污染治理长期计划 | 第52-55页 |
6.1.1 加深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观念 | 第52页 |
6.1.2 严格监督控制污染物排放 | 第52-53页 |
6.1.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3-54页 |
6.1.4 加强各地治理协同合作 | 第54-55页 |
6.1.5 做好空气污染监控预警工作 | 第55页 |
6.2 推进市场绿色经济模式 | 第55-59页 |
6.2.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第55-57页 |
6.2.2 推进使用新清洁能源 | 第57页 |
6.2.3 促进企业自身创新和改造 | 第57-58页 |
6.2.4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 第58-59页 |
6.3 加强市民公众的参与度 | 第59-62页 |
6.3.1 加强环保组织建设 | 第59页 |
6.3.2 加强市民环保意识 | 第59-60页 |
6.3.3 加强市民环保教育 | 第60-61页 |
6.3.4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的效率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