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5页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五、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变迁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公元前 221-1912) | 第18-20页 |
一、概况 | 第18-19页 |
二、治理模式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1912-1949) | 第20-23页 |
一、概况 | 第20-21页 |
二、治理模式 | 第21-23页 |
第三节 集体化时期的乡村治理(1949-1978) | 第23-26页 |
一、概况 | 第23-24页 |
二、治理模式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1978-至今) | 第26-30页 |
一、概况 | 第26-27页 |
二、治理模式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乡村治理的问题及挑战 | 第30-45页 |
第一节 行政主导的治理结构 | 第30-33页 |
一、村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30-31页 |
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3-37页 |
一、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二、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基层政府面临的挑战 | 第37-45页 |
一、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 | 第37-39页 |
二、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39-42页 |
三、乡村治理变迁对基层政府的挑战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 | 第45-65页 |
第一节 明确基层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45-52页 |
一、明确基层政府职能定位 | 第46-48页 |
二、基层政府应具备的四种角色 | 第48-50页 |
三、以公共性为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引导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 | 第52-56页 |
一、基层政府治理空间的让渡——还政于民 | 第52-53页 |
二、基层政府应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 第53-54页 |
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构建民主透明的公共决策机制 | 第56-60页 |
一、建立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机制 | 第56-58页 |
二、以乡务公开来促进乡村公共决策机制构建完善 | 第58-60页 |
第四节 强化基层监督机制 | 第60-63页 |
第五节 推进民主法治的建设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