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府油气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3页 |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0.3 开展水淹层解释的必要性 | 第10页 |
0.4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0.5 大老爷府油田解释现状 | 第11-13页 |
0.5.1 研究工区的确定 | 第11-12页 |
0.5.2 测井解释符合率 | 第12页 |
0.5.3 研究工区资料使用情况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1.1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1.2 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1.3 地层特征 | 第14-19页 |
1.3.1 地层对比标志 | 第14-15页 |
1.3.2 河道识别 | 第15-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储层概况 | 第19-24页 |
2.1 储层特征 | 第19-21页 |
2.1.1 储层分布特征 | 第19-20页 |
2.1.2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1页 |
2.2 渗流特征 | 第21-22页 |
2.3 油田开发历程及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大老爷府油田水淹层的基本特征 | 第24-37页 |
3.1 电测资料选用 | 第24-25页 |
3.2 大老爷府电测资料情况 | 第25-37页 |
3.2.1 水淹层的物理变化特征 | 第25-30页 |
3.2.2 水淹层的测井响应变化特征 | 第30-37页 |
第四章 大老爷府油田水淹层评价方法研究 | 第37-59页 |
4.1 水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 | 第37-40页 |
4.2 水淹层半定量解释方法 | 第40-42页 |
4.3 水淹层定量评价方法 | 第42-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