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基因的效应研究及育种应用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作物数量性状研究概述第12-14页
        1.1.1 遗传标记第12-13页
        1.1.2 遗传作图群体第13页
        1.1.3 QTL定位方法第13-14页
    1.2 水稻抽穗期QTL研究进展第14-23页
        1.2.1 水稻抽穗期性状的遗传学研究第14-15页
        1.2.2 水稻抽穗期QTL初步定位第15-16页
        1.2.3 水稻抽穗期QTL精细定位与关系研究第16-23页
    1.3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研究第23-24页
        1.3.1 抽穗期基因对水稻株型的影响第23-24页
        1.3.2 抽穗期基因对水稻产量的调控第24页
    1.4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区域适应性研究第24-26页
    1.5 植物关联分析研究进展第26-28页
        1.5.1 关联分析原理及方法第26-27页
        1.5.2 关联分析在不同物种中的应用第27-28页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基因Hd2的鉴定及研究第30-5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0-43页
        2.1.1 实验材料第30-32页
            2.1.1.1 实验植物材料第30页
            2.1.1.2 实验菌种与载体第30-31页
            2.1.1.3 常用实验试剂第31页
            2.1.1.4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1.2 实验方法第32-43页
            2.1.2.1 实验群体和性状考察第32页
            2.1.2.2 SSR分析、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第32-33页
            2.1.2.3 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3页
            2.1.2.4 水稻遗传转化第33-34页
            2.1.2.5 水稻RNA提取及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4-35页
            2.1.2.6 Hd2亚细胞定位第35-36页
            2.1.2.7 转录因子活性研究第36-37页
            2.1.2.8 Hd2不同区段缺失的载体构建第37-38页
            2.1.2.9 酵母文库筛选第38-40页
            2.1.2.10 候选基因的酵母双杂交体外验证第40页
            2.1.2.11 候选基因的Pull down实验体外验证第40-42页
            2.1.2.12 候选基因的体内验证第42-4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2.2.1 水稻抽穗期QTL定位第43-44页
        2.2.2 抽穗期基因在空育131与东农422中表达差异第44-45页
        2.2.3 过表达及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第45-47页
        2.2.4 Hd2的亚细胞定位第47-48页
        2.2.5 Hd2基因的转录活性研究第48-49页
            2.2.5.1 Hd2基因在酵母中的转录活性研究第48页
            2.2.5.2 Hd2基因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转录活性第48-49页
        2.2.6 Hd2形成同源二聚体第49-50页
        2.2.7 HD2互做蛋白的筛选第50-52页
        2.2.8 HD2互做蛋白的验证第52-55页
            2.2.8.1 酵母双杂交系统中HD2与LTG1和DELLA互作第52-53页
            2.2.8.2 体外Pull down证明HD2与DELLA互作第53-54页
            2.2.8.3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明HD2与LTGl和DELLA互作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黑龙江省水稻抽穗期基因分型及关联性分析第57-7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7-61页
        3.1.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3.1.1.1 实验植物材料第57页
            3.1.1.2 实验菌种与载体第57页
            3.1.1.3 常用实验试剂第57-58页
            3.1.1.4 实验仪器第58页
        3.1.2 实验方法第58-61页
            3.1.2.1 水稻材料品种选择第58页
            3.1.2.2 田间种植与性状考察第58页
            3.1.2.3 抽穗期基因基因型鉴定第58-59页
            3.1.2.4 抽穗期数据与基因型关联性分析第59页
            3.1.2.5 抽穗期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第59页
            3.1.2.6 优质品种抽穗期基因定向改良第59-6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1-75页
        3.2.1 黑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抽穗期数据统计第61页
        3.2.2 黑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的抽穗期性状GWAS分析第61-62页
        3.2.3 黑龙江省历年审定品种抽穗期基因的分型及效应分析第62-69页
            3.2.3.1 Hd2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2页
            3.2.3.2 Hd4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2-63页
            3.2.3.3 Hd5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3-64页
            3.2.3.4 Hd6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4-65页
            3.2.3.5 Hd16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5-66页
            3.2.3.6 Hd17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6-67页
            3.2.3.7 Hd1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7-68页
            3.2.3.8 其它抽穗期基因的分型与效应分析第68-69页
        3.2.4 主效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第69-71页
            3.2.4.1 Hd2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第69-70页
            3.2.4.2 Hd4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第70页
            3.2.4.3 Hd5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第70-71页
        3.2.5 主效抽穗期基因的关系研究第71-72页
            3.2.5.1 酵母体内抽穗期基因关系第71-72页
            3.2.5.2 烟草体内主效抽穗期基因关系第72页
        3.2.6 抽穗期基因对水稻地域性分布的影响第72-74页
        3.2.7 优质水稻品种的改良第74-75页
            3.2.7.1 优质水稻的杂交改良第74页
            3.2.7.2 优质水稻的基因编辑改良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76-80页
    4.1 Hd2基因是控制北方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第76-77页
    4.2 Hd2结构特性第77页
    4.3 Hd2在水稻抽穗期途径中与其他基因的关系探究第77-78页
    4.4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分布与抽穗期基因型组合关系密切第78页
    4.5 优质水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改良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9-90页
附录第90-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藻基苯丙内墙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下一篇:基于人机环境下高校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