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基于PEPT1为载体的阿霉素靶向抗肝癌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4-17页
前言第17-20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7-18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8-20页
一、PEPT1在HCC的表达及靶向转运药物的功能研究第20-44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20-29页
        1.1.1 对象第20-23页
            1.1.1.1 细胞系及组织芯片第20页
            1.1.1.2 主要试剂第20-22页
            1.1.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2-23页
        1.1.2 方法第23-29页
            1.1.2.1 细胞培养方法第23页
            1.1.2.2 细胞冻存方法第23页
            1.1.2.3 细胞复苏方法第23-24页
            1.1.2.4 免疫荧光方法第24页
            1.1.2.5 总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第24-25页
            1.1.2.6 Real-time RT-PCR第25-27页
            1.1.2.7 D-Ala-Lys-AMCA验证实验第27-28页
            1.1.2.8 免疫组织化学第28-29页
        1.1.3 统计学方法第29页
    1.2 结果第29-39页
        1.2.1 免疫荧光第29-30页
        1.2.2 Western blot第30页
        1.2.3 Real-time RT-PCR第30-33页
        1.2.4 D-Ala-Lys-AMCA验证实验第33-36页
        1.2.5 免疫组织化学第36-39页
    1.3 讨论第39-43页
        1.3.1 PEPT1简介第39-40页
        1.3.2 PEPT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意义第40-41页
        1.3.3 PEPT1在HCC细胞中的表达分析第41-42页
        1.3.4 PEPT1药物转运性能分析第42页
        1.3.5 PEPT1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意义第42-43页
        1.3.6 PEPT1在HCC中的临床意义第43页
    1.4 小结第43-44页
二、PEPT1靶向转运阿霉素抗肝癌的减毒增效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第44-64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4-48页
        2.1.1 对象第44-45页
            2.1.1.1 实验对象第44页
            2.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4-45页
        2.1.2 方法第45-47页
            2.1.2.1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物合成及鉴定方法第45-46页
            2.1.2.2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第46页
            2.1.2.3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过程第46页
            2.1.2.4 摄取实验、动力学实验及竞争抑制实验第46-47页
            2.1.2.5 肿瘤细胞中的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第47页
            2.1.2.6 HPLC分析第47页
        2.1.3 统计学方法第47-48页
    2.2 结果第48-56页
        2.2.1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的成功合成及鉴定第48-49页
        2.2.2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第49-50页
        2.2.3 肝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过程第50-52页
        2.2.4 摄取实验、动力学实验及竞争抑制实验第52-53页
        2.2.5 HPLC分析及药物浓度测定第53-56页
            2.2.5.1 色谱行为与色谱峰定性第53-54页
            2.2.5.2 线性关系第54-55页
            2.2.5.3 肝癌细胞中药物含量测定第55-56页
    2.3 讨论第56-63页
        2.3.1 PEPT1作用底物的特征性第56-57页
        2.3.2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合成结构特点第57-58页
        2.3.3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理论基础第58-59页
        2.3.4 MTT比色分析法对药物抑瘤浓度的检测第59页
        2.3.5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确与PEPT1结合的实验验证第59页
        2.3.6 PEPT1转运阿霉素小肽偶联物体外实验性能分析第59-60页
        2.3.7 药物转运体研究及评价方法第60-61页
        2.3.8 其他药物转运体的研究及转运体PEPT1的前景预测第61-63页
    2.4 小结第63-64页
三、以PEPT1为载体的阿霉素靶向抗肝癌的减毒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验证第64-98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64-75页
        3.1.1 对象第64-65页
            3.1.1.1 实验对象第64页
            3.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64-65页
        3.1.2 方法第65-74页
            3.1.2.1 裸鼠人肝癌模型的制备第65页
            3.1.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第65-67页
            3.1.2.3 实验流程图第67-68页
            3.1.2.4 体重、体积、抑瘤率的计算第68页
            3.1.2.5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组织分布测定方法第68页
            3.1.2.6 心脏指标的检测方法第68-73页
            3.1.2.7 外周血及骨髓涂片检测方法第73页
            3.1.2.8 石蜡切片制备及HE染色第73页
            3.1.2.9 免疫组织化学第73-74页
        3.1.3 统计学方法第74-75页
    3.2 结果第75-87页
        3.2.1 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成功制备第75-76页
        3.2.2 阿霉素及其小肽偶联物对裸鼠一般状态、生存期及体重的影响第76-80页
        3.2.3 阿霉素及其小肽偶联物对裸鼠肿瘤体积及体重的影响第80-82页
        3.2.4 阿霉素及其小肽偶联物在裸鼠各组织的药物分布第82-83页
        3.2.5 阿霉素及其小肽偶联物对裸鼠心脏方面的影响第83-84页
        3.2.6 阿霉素及其小肽偶联物对裸鼠骨髓方面的影响第84-86页
        3.2.7 死亡解剖及严重不良事件第86页
        3.2.8 PEPT1在裸鼠皮下肿瘤、肝脏、心脏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第86-87页
    3.3 讨论第87-96页
        3.3.1 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成功制备及影响因素探讨第87-88页
        3.3.2 HCC治疗进展第88页
        3.3.3 阿霉素在HCC中的应用第88-90页
        3.3.4 药物载体系统比较分析第90-93页
        3.3.5 应用动物成像技术对阿霉素小肽偶联物的评价第93-94页
        3.3.6 阿霉素小肽偶联物抗肝癌减毒增效的实验研究分析第94-96页
        3.3.7 PEPT1载体系统综合评价第96页
    3.4 小结第96-98页
全文结论第98-99页
论文创新点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5-117页
综述 阿霉素靶向抗肝癌减毒增效作用的相关研究第117-139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29-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个人简历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预测价值研究
下一篇:温拌橡胶沥青OGFC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