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现状分析 | 第13-23页 |
一、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特点分析 | 第13-14页 |
(一)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产品体系及成交情况 | 第13-14页 |
(二)我国航运运价衍生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作用 | 第14页 |
二、国际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特点分析 | 第14-17页 |
(一)国际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特点 | 第14-16页 |
(二)国际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三、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分析 | 第17-23页 |
(一)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操纵的风险 | 第18-20页 |
(二)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的产品流动性风险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风险 | 第23-31页 |
一、航运运价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相对空缺 | 第23-25页 |
(一)存在立法形式方面的问题 | 第23-24页 |
(二)衍生产品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二、我国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法律适用问题 | 第25-26页 |
(一)我国衍生品领域相关规定部门利益色彩浓厚 | 第25页 |
(二)我国衍生品领域立法混乱 | 第25-26页 |
三、政府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6-29页 |
(一)我国衍生品市场政府监管部门不明确 | 第27页 |
(二)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地位尴尬 | 第27-29页 |
四、行业自律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9-31页 |
(一)金融机构缺少对行业自律机制的规范 | 第29-30页 |
(二)行业协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 | 第31-39页 |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 第31-33页 |
(一)金融监管及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目标 | 第31-32页 |
(二)金融和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体系 | 第32-33页 |
二、国外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分析 | 第33-39页 |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头监管模式 | 第34-35页 |
(二)以自律为主导的单一监管模式 | 第35-36页 |
(三)两种模式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39-51页 |
一、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39-42页 |
(一)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多层次协调监管的目标 | 第39页 |
(二)明确适度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立法理念 | 第39-40页 |
(三)尽快制定《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法》 | 第40-41页 |
(四)建立完整配套的金融衍生品法庭 切实发挥司法救济功能 | 第41-42页 |
二、航运金融衍生品政府监管的完善 | 第42-46页 |
(一)建立航运衍生品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二)证监会、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准 | 第45-46页 |
三、航运金融衍生品自律监管的完善 | 第46-51页 |
(一)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完善 | 第46-47页 |
(二)完善交易所的自律监管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