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预报多模型在栾川小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1.2.1 国内外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1.2.2 国内外小流域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1.3 水文模型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 1.3.1 水文模型的分类 | 第10-11页 |
| 1.3.2 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1.4 常用水文模型介绍及应用情况 | 第12-16页 |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2 栾川流域的概况及资料处理情况 | 第19-29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栾川流域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 2.2.1 栾川流域地理概况 | 第19-21页 |
| 2.2.2 栾川流域水文条件 | 第21页 |
| 2.3 栾川流域水文资料处理 | 第21-27页 |
| 2.3.1 栾川流域水文资料的获取 | 第21-22页 |
| 2.3.2 栾川流域面雨量的计算 | 第22-24页 |
| 2.3.3 栾川流域场次洪水推求 | 第24-27页 |
| 2.4 栾川流域的洪水预报模型选取 | 第27-28页 |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 3 栾川流域洪水模拟研究 | 第29-53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基于大伙房模型的洪水模拟 | 第29-37页 |
| 3.2.1 模型参数率定 | 第29-31页 |
| 3.2.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 3.3 基于新安江模型的洪水模拟 | 第37-46页 |
| 3.3.1 模型参数率定 | 第37-38页 |
| 3.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 3.4 基于TOPMODEL模型的洪水模拟 | 第46-52页 |
| 3.4.1 模型参数率定 | 第46-47页 |
| 3.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 4 不同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及适用性分析 | 第53-58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模拟结果对比 | 第53-56页 |
| 4.2.1 模拟结果整体精度对比 | 第53-54页 |
| 4.2.2 产流模拟精度对比分析 | 第54页 |
| 4.2.3 汇流模拟精度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 4.3 不同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56-57页 |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