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相关理论阐释 | 第17-24页 |
(一) 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 生态生态体验生态体验教学 | 第17-18页 |
2. 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 | 第18页 |
(二) 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的特征 | 第18-20页 |
1. 生态体验场创设的人文性 | 第18页 |
2. 教学内容选取的综合性 | 第18-19页 |
3. 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性 | 第19-20页 |
4. 教学评价进行的思想性 | 第20页 |
(三) 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基本理论内涵 | 第20-24页 |
1. 学生在生态体验场中激发学习兴趣 | 第20-22页 |
2. 三重生态体验教学与课程内容相符合 | 第22页 |
3. 师生在生态体验教学中共同发展 | 第22-23页 |
4. 生态体验教学理念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德行发展关联起来 | 第23-24页 |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的必要性 | 第24-29页 |
(一)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生态体验教学 | 第24-25页 |
1. 课程性质要求加强生态体验教学 | 第24页 |
2. 教学建议要求加强生态体验教学 | 第24-25页 |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呼唤生态体验教学 | 第25-26页 |
1.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呼唤生态体验教学 | 第25-26页 |
2.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完善呼唤生态体验教学 | 第26页 |
(三) 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第26-29页 |
1. 有利于学生在生态体验场中激发学习兴趣 | 第26-27页 |
2. 有利于师生在生态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 | 第27页 |
3.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第27-29页 |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教学实践路径 | 第29-44页 |
(一) 思想品德课生态体验场创设的生态体验性 | 第29-33页 |
1. 选取具有生态多样性的体验场 | 第29-31页 |
2. 选择具有生态针对性的体验场 | 第31-32页 |
3. 引导选择生态差异性的体验场 | 第32-33页 |
(二) 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选取的生态体验性 | 第33-37页 |
1. 以课本内容为依据选取课程资源 | 第33-35页 |
2. 以师生实际情况为基础选取课程资源 | 第35-36页 |
3. 以师生生态德行发展为目标选取课程资源 | 第36-37页 |
(三)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生态体验性 | 第37-41页 |
1. 课堂导入的生态体验性 | 第37-38页 |
2. 方法运用的生态体验性 | 第38-39页 |
3. 节奏把握的生态体验性 | 第39-40页 |
4. 课堂结尾的生态体验性 | 第40-41页 |
(四) 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生态体验性 | 第41-44页 |
1. 评价主体的生态多元 | 第41页 |
2. 评价内容的生态多样 | 第41-42页 |
3. 评价方法的生态综合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