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写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4-2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5-23页 |
1.2.1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 | 第15-16页 |
1.2.2 暗场散射成像技术 | 第16-17页 |
1.2.3 等离子体共振能量转移 | 第17-18页 |
1.2.4 暗场散射成像技术的应用 | 第18-23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1.7 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第2章 通过暗场散射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农药敌百亩的动态降解过程 | 第26-42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2.3.1 实时监测NaDDC动态降解过程的原理 | 第28-29页 |
2.3.2 AgNPs与NaDDC之间的反应 | 第29-32页 |
2.3.3 中性和碱性条件下NaDDC降解的浓度依赖性 | 第32-35页 |
2.3.4 NaDDC和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 | 第35-39页 |
2.4 结论 | 第39-42页 |
第3章 单个AgNPs上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的可视化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2.2 实验原料 | 第43-44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7页 |
3.3.1 单个AgNPs上PET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 第45-47页 |
3.3.2 关于AgNPs催化的p-ATP光转化学转变的机理探讨 | 第47-50页 |
3.3.3 Ag~+离子的释放 | 第50-53页 |
3.3.4 AgNPs催化的p-ATP的光致化学转变的pH依赖性 | 第53-56页 |
3.3.5 4-硝基苯硫酚的吸电子效应 | 第56-57页 |
3.4 结论 | 第57-60页 |
第4章 基于PRET的铜(II)离子和N-乙酰半胱氨酸识别 | 第60-66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0-6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61-6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4页 |
4.3.1 PEI-AuNRs的表征 | 第62-63页 |
4.3.2 铜离子对PEI-AuNRs散射光的动态猝灭过程 | 第63页 |
4.3.3 N-乙酰半胱氨酸引起的PEI-AuNRs散射光恢复 | 第63-64页 |
4.4 结论 | 第64-66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