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抗旱突变体耐旱机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31页
    1.1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 植物突变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第19-21页
    1.3 转录组与转录组学研究概述第21-29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1.5 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大豆抗旱突变体M18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渗透胁迫的响应第31-39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2.2.1 试验材料第31-32页
        2.2.2 试验方法第32页
        2.2.3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2-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2.3.1 渗透胁迫对M18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3-36页
        2.3.2 渗透胁迫对M18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2.3.3 复水实验第37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大豆抗旱突变体M18苗期抗旱性鉴定第39-51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2.1 试验材料第39页
        3.2.2 试验设计第39-40页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0-43页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3.1 干旱胁迫对M18形态指标的影响第43-45页
        3.3.2 干旱胁迫对M18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5-48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大豆抗旱突变体M18开花期抗旱性鉴定第51-60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4.2.1 试验材料第51页
        4.2.2 试验设计第51页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1-52页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4.3.1 干旱胁迫对M18形态指标的影响第52-54页
        4.3.2 干旱胁迫对M18生理特性的影响第54-5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7-60页
第五章 大豆抗旱突变体M18农艺性状分析第60-66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试验材料第60页
    5.3 试验方法第60-62页
        5.3.1 田间试验设计第60-61页
        5.3.2 物候期观察第61页
        5.3.3 植株及种子形态特征观察第61页
        5.3.4 室内考种第61页
        5.3.5 测产第61页
        5.3.6 数据统计方法第61-6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5.4.1 物候期观测第62页
        5.4.2 植株及种子形态特性观察第62-63页
        5.4.3 数量性状的研究第63-64页
        5.4.4 产量测定第64-65页
    5.5 小结与讨论第65-66页
第六章 大豆抗旱突变体M18苗期根系转录组分析第66-92页
    6.1 引言第66页
    6.2 试验材料第66页
    6.3 试验方法第66-72页
        6.3.1 试验材料的处理第66-67页
        6.3.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7页
        6.3.3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评价第67页
        6.3.4 转录组文库构建与Illumina/Solexa测序第67-68页
        6.3.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8-72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72-89页
        6.4.1 总RNA提取与质量评价第72-74页
        6.4.2 测序结果统计与质量评估第74页
        6.4.3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第74-77页
        6.4.4 样本基因表达对比分析第77-78页
        6.4.5 基因结构分析第78-79页
        6.4.6 新基因分析第79-80页
        6.4.7 差异表达分析第80-82页
        6.4.8 基因功能注释第82-89页
    6.5 小结与讨论第89-9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7.1 结论第92-93页
    7.2 创新点第93页
    7.3 下一步研究内容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作者简介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织物复杂结构原理在纤维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不确定条件下危险废弃物物流网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