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焕《群音类选》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胡文焕生平及著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胡文焕的生平及刻书 | 第10-13页 |
一、生平 | 第10-11页 |
二、刻书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胡文焕的著述 | 第13-18页 |
一、诗 | 第13-14页 |
二、文 | 第14页 |
三、词 | 第14-15页 |
四、散曲 | 第15-16页 |
五、戏曲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群音类选》的刊刻与编选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刊刻与流传 | 第18-20页 |
一、刊刻时间 | 第18页 |
二、版本情况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编排体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群音类选》的选剧特点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求多务博,收编丰富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尤重昆腔,不黜诸腔 | 第23-26页 |
一、尤重昆腔 | 第23-24页 |
二、不黜诸腔 | 第24-26页 |
第三节 重视教化,不废风情 | 第26-32页 |
第四章 《群音类选》与明代剧坛的变迁 | 第32-55页 |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文人化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明代杂剧的南曲化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传奇剧本体制的规范化 | 第35-40页 |
一、剧目名称 | 第35-37页 |
二、分出标目 | 第37-39页 |
三、下场诗 | 第39页 |
四、角色变化 | 第39-40页 |
第四节 语言典雅化 | 第40-42页 |
第五节 诸腔之争 | 第42-51页 |
第六节 从整本戏到折子戏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