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简介 | 第12-13页 |
1.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分类及生理功能 | 第13-16页 |
1.2.2 昆虫及昆虫病毒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 家蚕先天免疫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简介 | 第16-18页 |
1.3.2 家蚕的体液免疫 | 第18-19页 |
1.3.3 家蚕的细胞免疫 | 第19页 |
1.3.4 家蚕的黑化作用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4页 |
2.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家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分析 | 第24-36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6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3.1.4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3.1.5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3.2.1 信息分析 | 第26页 |
3.2.2 BmPTP时期及组织表达谱分析材料获取 | 第26-27页 |
3.2.3 cDNA的合成与检测 | 第27-28页 |
3.2.4 BmPTP基因qPCR检测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3.3.1 信息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3.3.2 BmPTP表达谱信息分析 | 第32-34页 |
3.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家蚕BmPTP的功能研究 | 第36-66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36-4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37-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51页 |
4.2.1 BmPTP基因分析 | 第41页 |
4.2.2 BmPTP全长序列克隆 | 第41-44页 |
4.2.3 BmPT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44-45页 |
4.2.4 BmPTP干涉双链的合成 | 第45-47页 |
4.2.5 BmPTP真核表达载体与干涉双链RNA转染家蚕BmE细胞系 | 第47页 |
4.2.6 Western blotting验证 | 第47-48页 |
4.2.7 原核载体诱导表达 | 第48-49页 |
4.2.8 qPCR检测BmPTP基因与BmNPV拷贝数 | 第49页 |
4.2.9 BmE细胞BmNPV病毒感染后BmPTP表达检测 | 第49-50页 |
4.2.10 家蚕个体感染后BmPTP表达检测 | 第50页 |
4.2.11 家蚕蛋白BmPTP酪氨酸磷酸酶活性检测 | 第50页 |
4.2.12 BmE细胞过表达或干涉BmPTP后感染试验 | 第50-51页 |
4.2.13 家蚕个体干涉BmPTP后感染试验 | 第5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4.3.1 BmPT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页 |
4.3.2 BmPT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51-52页 |
4.3.3 BmPTP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4.3.4 BmPTP基因干涉dsRNA的合成 | 第53-54页 |
4.3.5 BmPTP干涉后干涉效率检测 | 第54-55页 |
4.3.6 BmPTP表达载体转染家蚕BmE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验证 | 第55页 |
4.3.7 BmPTP蛋白活性检测 | 第55-56页 |
4.3.8 BmPTP载体原核表达及检测 | 第56页 |
4.3.9 家蚕病原感染后BmPTP表达变化 | 第56-59页 |
4.3.10 BmE细胞感染BmNPV病毒后BmPTP表达变化 | 第59页 |
4.3.11 BmE细胞过表达BmPTP后病毒拷贝数变化 | 第59-61页 |
4.3.12 BmE细胞干涉BmPTP后病毒拷贝数变化 | 第61-62页 |
4.3.13 BmPTP干涉后家蚕感染病毒BmNPV拷贝数变化 | 第62-63页 |
4.4 讨论 | 第63-66页 |
第五章 综合与讨论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