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肝炎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考查及质量标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7-15页
第一章 肝损伤及其治疗药物研究概述第15-25页
    前言第15页
    第一节 肝损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第15-22页
        1 中草药对肝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1 糖类第15页
            1.2 黄酮类第15-16页
            1.3 苷类第16页
            1.4 生物碱类第16页
            1.5 其他类第16页
            1.6 中药复方第16-17页
        2 生物类药对肝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2.1 核苷类药物第17页
            2.2 氨基酸类第17页
            2.3 蛋白质类第17页
            2.4 激素类第17-18页
        3 化学药对肝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第18页
        4 微量元素对肝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第18页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2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第22-25页
        1 研究背景第22-23页
        2 立题的目的第23页
        3 立题的意义第23页
        参考文献第23-25页
第二章 肝炎康胶囊的处方设计及研究回顾第25-32页
    第一节 肝炎康胶囊的处方组成第25页
    第二节 肝炎康胶囊中各单味药研究回顾第25-32页
        1 虎杖第25页
        2 丹参第25-26页
        3 黄芪第26页
        4 太子参第26页
        5 白花蛇舌草第26-27页
        6 半枝莲第27页
        7 柴胡第27页
        8 水红花子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2页
第三章 肝炎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考查第32-56页
    第一节 单因素试验考查肝炎康胶囊的制备工艺第32-37页
        1 仪器及试药第32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2-35页
            2.1 大黄素含量测定第32-33页
                2.1.1 色谱条件第32页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2-33页
                2.1.3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3页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页
                2.1.5 样品测定第33页
            2.2 单因素实验考查醇提工艺第33-34页
                2.2.1 乙醇浓度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3页
                2.2.2 提取时间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3页
                2.2.3 提取次数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2.2.4 加醇倍量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4页
            2.3 单因素实验考查水提工艺第34-35页
                2.3.1 提取时间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4页
                2.3.2 提取次数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2.3.3 料液比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第35页
        3 小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二节 正交试验考查肝炎康胶囊的醇提制备工艺第37-43页
        1 仪器及试药第3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7-41页
            2.1 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第37-39页
                2.1.1 色谱条件第37页
                2.1.2 溶液的制备第37-38页
                    2.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2.1.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7-38页
                    2.1.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8页
                2.1.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页
                2.1.4 样品测定第38页
                2.1.5 精密度试验第38页
                2.1.6 稳定性试验第38-39页
                2.1.7 重复性试验第39页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39页
            2.2 正交设计试验第39-41页
            2.3 工艺验证试验第41页
        3 讨论第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三节 正交试验考查肝炎康胶囊的醇提水沉制备工艺第43-49页
        1 仪器及试药第43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3-47页
            2.1 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第43-45页
                2.1.1 色谱条件第43页
                2.1.2 溶液的制备第43-44页
                    2.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2.1.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3-44页
                    2.1.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2.1.3 样品测定第44页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页
                2.1.5 精密度试验第44-45页
                2.1.6 稳定性试验第45页
                2.1.7 重复性试验第45页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5页
            2.2 正交试验设计第45-47页
            2.3 工艺验证试验第47页
        3 讨论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四节 正交试验考查肝炎康胶囊的水提醇沉制备工艺第49-55页
        1 仪器及试药第49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9-53页
            2.1 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第49-51页
                2.1.1 色谱条件第49页
                2.1.2 溶液的制备第49-50页
                    2.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9页
                    2.1.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9-50页
                    2.1.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
                2.1.3 样品测定第50页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0页
                2.1.5 精密度试验第50-51页
                2.1.6 稳定性试验第51页
                2.1.7 重复性试验第51页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51页
            2.2 正交设计试验第51-53页
            2.3 工艺验证试验第53页
        3 讨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五节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肝炎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第56-71页
    1 仪器及试药第5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6-68页
        2.1 薄层鉴别第56-59页
            2.1.1 虎杖TLC鉴别第56-57页
            2.1.2 黄芪TLC鉴别第57页
            2.1.3 太子参TLC鉴别第57页
            2.1.4 白花蛇舌草TLC鉴别第57-58页
            2.1.5 丹参TLC鉴别第58页
            2.1.6 半枝莲TLC鉴别第58-59页
            2.1.7 柴胡TLC鉴别第59页
        2.2 含量测定第59-68页
            2.2.1 大黄素含量测定第59-62页
                2.2.1.1 色谱条件第59-60页
                2.2.1.2 溶液制备第60页
                    2.2.1.2.1 对照品溶液制备第60页
                    2.2.1.2.2 样品溶液制备第60页
                    2.2.1.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0页
                2.2.1.3 样品测定第60页
                2.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0-61页
                2.2.1.5 精密度试验第61页
                2.2.1.6 稳定性试验第61页
                2.2.1.7 重复性试验第61页
                2.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61页
                2.2.1.9 含量测定结果第61-62页
            2.2.2 槲皮素含量测定第62-64页
                2.2.2.1 色谱条件第62页
                2.2.2.2 溶液的制备第62页
                    2.2.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2页
                    2.2.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2页
                    2.2.2.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2页
                2.2.2.3 样品测定第62-63页
                2.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3页
                2.2.2.5 精密度试验第63页
                2.2.2.6 稳定性试验第63页
                2.2.2.7 重复性试验第63页
                2.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63-64页
                2.2.2.9 含量测定结果第64页
            2.2.3 齐墩果酸和丹参酮Ⅱ含量测定第64-68页
                2.2.3.1 色谱条件第64页
                2.2.3.2 溶液的制备第64-65页
                    2.2.3.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4-65页
                    2.2.3.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5页
                    2.2.3.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5页
                2.2.3.3 样品测定第65页
                2.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5-66页
                2.2.3.5 精密度试验第66页
                2.2.3.6 稳定性试验第66页
                2.2.3.7 重复性试验第66页
                2.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66-67页
                2.2.3.9 含量测定结果第67-68页
    3 性状第68页
    4 功能主治第68页
    5 用量用法第68页
    6 规格第68页
    7 贮藏第68页
    8 有效期第68页
    9 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及发表论文题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原缺氧及布洛芬干预对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GSNOR在拟南芥侧根发育中的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