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工质双循环余热发电控制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 ·余热利用现状概述 | 第9页 |
| ·有机工质双循环余热发电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建模与仿真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 ·仿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 第12页 |
| ·建模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 ·建模仿真集成环境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有机朗肯循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螺杆膨胀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有机工质双循环余热发电系统顺序启动控制 | 第18-25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系统的设备结构与启动过程 | 第18-19页 |
| ·自启动顺序控制 | 第19-24页 |
| ·系统的顺控结构 | 第19-21页 |
| ·系统的断点设置 | 第21-22页 |
| ·自启动的顺序启动逻辑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有机工质双循环余热发电系统数学建模 | 第25-40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建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25-26页 |
| ·蒸发器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 ·蒸发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蒸发器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 ·冷凝器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9-32页 |
| ·冷凝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 ·冷凝器的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 ·螺杆膨胀机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2-39页 |
| ·螺杆膨胀机电液调速系统结构与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 ·数学模型建立的假设前提 | 第33-34页 |
| ·电液伺服油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 ·螺杆膨胀动力机的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 ·其他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有机工质双循环余热发电系统仿真及分析 | 第40-66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PID 控制简介 | 第41-42页 |
| ·蒸发器液位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42-52页 |
| ·蒸发器液位控制原理与主要扰动分析 | 第42-43页 |
|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43-47页 |
| ·蒸发器串级控制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 ·蒸发器前馈控制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50-52页 |
| ·冷凝器液位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52-59页 |
| ·冷凝器液位控制原理与主要扰动分析 | 第52-53页 |
| ·冷凝器主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 第53-55页 |
| ·两种方案下的扰动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 ·冷凝器液位控制的参数优化 | 第57-59页 |
| ·螺杆膨胀机电液调速系统仿真分析 | 第59-65页 |
| ·系统的仿真结构 | 第59-60页 |
| ·系统的转速控制仿真及分析 | 第60-64页 |
| ·系统的功率控制仿真及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蒸发器和冷凝器液位协调控制 | 第66-73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蒸发器和冷凝器液位协调控制方案 | 第66-68页 |
| ·协调控制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 ·常规控制与协调控制的仿真模型 | 第68-69页 |
| ·螺杆膨胀机升负荷工况下的仿真对比研究 | 第69-71页 |
| ·螺杆膨胀机降负荷工况下的仿真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