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制度的利益平衡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破产重整制度与利益平衡 | 第9-14页 |
(一) 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9-10页 |
1、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2、重整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 第9-10页 |
(二) 公司重整中的利益关系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三) 重整制度与利益平衡 | 第11-14页 |
1、重整制度在利益平衡方面的优越性 | 第12-13页 |
2、重整制度下的利益平衡途径 | 第13-14页 |
二、破产法对启动重整的利益考量 | 第14-20页 |
(一) 重整的适用范围 | 第14-16页 |
1、重整适用范围的立法例 | 第14-15页 |
2、我国新《破产法》关于重整适用范围的规定 | 第15-16页 |
(二) 重整启动的客观要件 | 第16-17页 |
1、重整原因 | 第16-17页 |
2、重整价值 | 第17页 |
(三) 重整申请 | 第17-20页 |
1、申请主体 | 第17-18页 |
2、重整申请的审查 | 第18-20页 |
三、重整期间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配置 | 第20-28页 |
(一) 重整人选任模式的利益考量 | 第20-24页 |
1、美国模式 | 第20-22页 |
2、英国模式 | 第22-23页 |
3、《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的利益考量及立法缺陷 | 第23-24页 |
(二) 对债权人利益的特殊保护 | 第24-27页 |
1、担保债权人 | 第24-25页 |
2、新的债权人 | 第25页 |
3、劳动债权 | 第25-27页 |
(三) 对债务人内部人员的限制 | 第27-28页 |
1、出资人请求投资收益分配的限制 | 第27页 |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权的限制 | 第27-28页 |
四、利益拯救方案:重整计划 | 第28-41页 |
(一) 重整计划概述 | 第28-29页 |
1、重整计划对利益协调的意义 | 第28页 |
2、重整计划的性质 | 第28-29页 |
(二) 重整计划的制定 | 第29-31页 |
1、制定重整计划的原则 | 第29-30页 |
2、制定重整计划的主体 | 第30-31页 |
3、制定重整计划的期限 | 第31页 |
(三) 重整计划的内容 | 第31-34页 |
1、国外立法例及评述 | 第31-33页 |
2、重整计划内容对利益平衡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 重整计划表决与批准的相关制度 | 第34-39页 |
1、为表决而进行的债权评估和信息披露 | 第34-35页 |
2、分组表决制 | 第35-38页 |
3、重整计划的批准 | 第38-39页 |
(五) 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39-41页 |
1、重整计划的执行人 | 第39-40页 |
2、重整计划的执行原则 | 第40-41页 |
五、债权人利益的最后救济——重整程序的终止 | 第41-44页 |
(一) 整重中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 第41-42页 |
(二) 整重程序终止的原因 | 第42-43页 |
(三) 整重程序终止对债权人的效力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