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性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论文创新性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概述 | 第13-20页 |
一、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第14-15页 |
(二)权力制约理论 | 第15-16页 |
(三)行政公开理论 | 第16-17页 |
三、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价值 | 第17-20页 |
(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 第17页 |
(二)防治贪污腐败 | 第17-18页 |
(三)增强政府公信力 | 第18-19页 |
(四)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状况及实践 | 第20-31页 |
一、我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状况 | 第20-25页 |
(一)我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二)我国现行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规定 | 第23-25页 |
二、我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一)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法律位阶低 | 第26页 |
(二)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相应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26-27页 |
(三)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 第27-28页 |
(四)部分公务人员主观上存在抵触心理 | 第28-29页 |
(五)地方试点实施效果不佳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国外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考察及启示 | 第31-37页 |
一、美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 | 第31-33页 |
二、韩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 | 第33-34页 |
三、国外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7页 |
(一)制度的法律化 | 第34-35页 |
(二)政府注重廉政建设 | 第35-36页 |
(三)制定完善的配套辅助措施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7-46页 |
一、提高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法律位阶 | 第37-39页 |
(一)确立立法原则 | 第37-38页 |
(二)明确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8-39页 |
二、完善领导职公务人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39-42页 |
(一)完善金融实名制 | 第40-41页 |
(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 第41页 |
(三)规范公务人员的工资制度 | 第41-42页 |
(四)完善防止资金外逃的措施 | 第42页 |
三、完善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 第42-43页 |
(一)内部监督 | 第42-43页 |
(二)外部监督 | 第43页 |
四、加强外部廉政文化建设 | 第43-46页 |
(一)全民参与廉政文化建设 | 第44页 |
(二)强化对公务人员的廉政教育,加强廉政考核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