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O2O模式发展研究--基于移动支付视角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O2O模式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移动支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微信O2O模式和移动支付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1 微信O2O模式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1.1 微信O2O模式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微信O2O模式的特征 | 第14-15页 |
2.1.3 微信O2O模式的演变 | 第15-16页 |
2.2 移动支付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2.1 移动支付的内涵 | 第16页 |
2.2.2 移动支付的类型 | 第16页 |
2.2.3 移动支付的特征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微信O2O模式的SWOT分析 | 第18-23页 |
3.1 微信O2O模式发展的优势 | 第18-19页 |
3.1.1 微信支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第18页 |
3.1.2 微信020更有利于买卖双方节约成本 | 第18页 |
3.1.3 腾讯公司的大力推广 | 第18-19页 |
3.2 微信O2O模式发展的劣势 | 第19-20页 |
3.2.1 微信支付安全问题 | 第19页 |
3.2.2 无法实现买卖双方信息的完全对称 | 第19页 |
3.2.3 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19-20页 |
3.3 微信O2O模式发展的外部机遇 | 第20-21页 |
3.3.1 微信支付习惯广泛形成 | 第20页 |
3.3.2 国家政策的支持 | 第20页 |
3.3.3 行业需求拉动 | 第20-21页 |
3.4 微信O2O模式发展的威胁 | 第21-23页 |
3.4.1 微信支付面临强大竞争 | 第21页 |
3.4.2 信息安全遭受威胁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微信支付实证分析 | 第23-35页 |
4.1 技术接受模型概述 | 第23页 |
4.2 模型假设的建立 | 第23-26页 |
4.2.1 感知有用性 | 第24页 |
4.2.2 感知易用性 | 第24-25页 |
4.2.3 感知风险 | 第25-26页 |
4.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6-28页 |
4.4 实证与分析 | 第28-35页 |
4.4.1 信度检验 | 第28-29页 |
4.4.2 效度检验 | 第29-30页 |
4.4.3 描述性统计 | 第30-31页 |
4.4.4 假设检验 | 第31-35页 |
第五章 微信O2O模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35-38页 |
5.1 解决微信支付技术难题,提高易用性认知 | 第35页 |
5.2 加强信用机制和体系的建设,降低感知风险 | 第35-36页 |
5.3 转变用户使用态度,加强企业间合作 | 第36页 |
5.4 高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沉淀微信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