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关键词释义 | 第10-11页 |
1.2.1 资源型城市 | 第10-11页 |
1.2.2 工业园区改造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综合评价分析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盘锦市兴隆工业园区改造的现状分析 | 第17-37页 |
2.1 盘锦市情及产业概况 | 第17-19页 |
2.1.1 盘锦市市情概况 | 第17页 |
2.1.2 盘锦市主导产业情况 | 第17-18页 |
2.1.3 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2.2 盘锦市兴隆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2.2.1 兴隆工业园区位情况 | 第19-20页 |
2.2.2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2.2.3 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 第21页 |
2.3 兴隆工业园区辖区情况调查过程 | 第21-22页 |
2.3.1 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设计 | 第21-22页 |
2.3.2 问卷及访谈的实施过程 | 第22页 |
2.4 兴隆工业园区改造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22-30页 |
2.4.1 辖区单位及企业构成情况 | 第22-24页 |
2.4.2 工业园单位土地及房产情况 | 第24-27页 |
2.4.3 辖区单位经营及需求情况 | 第27-29页 |
2.4.4 主管部门情况 | 第29页 |
2.4.5 工业园发展IEF评价矩阵分析 | 第29-30页 |
2.5 兴隆工业园区改造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0-33页 |
2.5.1 相关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2.5.2 相关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2.5.3 工业园发展EEF评价矩阵分析 | 第32-33页 |
2.6 兴隆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 第33-37页 |
2.6.1 优势 | 第33页 |
2.6.2 劣势 | 第33-34页 |
2.6.3 机会 | 第34页 |
2.6.4 威胁 | 第34页 |
2.6.5 SWOT矩阵分析 | 第34-37页 |
3 兴隆工业园区改造战略的制定 | 第37-43页 |
3.1 改造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 第37页 |
3.1.1 指导思想 | 第37页 |
3.1.2 基本原则 | 第37页 |
3.2 改造的发展目标 | 第37-38页 |
3.3 改造的主要备选方案 | 第38-40页 |
3.3.1 全部搬迁改造方案 | 第38页 |
3.3.2 全部原址改造方案 | 第38-39页 |
3.3.3 搬迁改造与原址改造相结合的混合方案 | 第39页 |
3.3.4 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的选定 | 第39-40页 |
3.4 兴隆工业园区改造的战略方案 | 第40-43页 |
3.4.1 总体思路 | 第40页 |
3.4.2 具体步骤 | 第40-43页 |
4 盘锦市兴隆工业园区改造的对策措施 | 第43-46页 |
4.1 工业园改造的关键性问题 | 第43-44页 |
4.1.1 政府决心不足 | 第43页 |
4.1.2 改造资金有限 | 第43页 |
4.1.3 园区情况复杂 | 第43-44页 |
4.2 工业园改造的风险因素 | 第44页 |
4.2.1 改造收益问题 | 第44页 |
4.2.2 社会稳定问题 | 第44页 |
4.3 工业园改造的保障措施 | 第44-46页 |
4.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实施方案 | 第44页 |
4.3.2 成立政府主导的专门领导机构 | 第44-45页 |
4.3.3 建立高效规范的财政保障机制 | 第45页 |
4.3.4 发挥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A 盘锦市兴隆工业园区辖区单位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附录B 盘锦市兴隆工业园区辖区单位现状与需求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