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应用场景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6LoWPAN技术及WSN的缓存策略 | 第14-28页 |
2.1 6LoWPAN技术 | 第14-19页 |
2.1.1 IEEE 802.15.4 标准 | 第14-15页 |
2.1.2 6LoWPAN适配层技术 | 第15-19页 |
2.2 6LoWPAN的路由机制 | 第19-24页 |
2.2.1 基于Mesh-under的路由机制 | 第19-22页 |
2.2.2 基于Route-over的路由机制 | 第22-23页 |
2.2.3 Mesh-under与Route-over转发机制的对比 | 第23-24页 |
2.3 WSN的缓存策略 | 第24-27页 |
2.3.1 WSN的中继缓存策略 | 第24-26页 |
2.3.2 WSN的缓存管理策略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Mesh-under的中继缓存与重传机制 | 第28-42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29页 |
3.3 基于Mesh-under的中继缓存与重传机制 | 第29-35页 |
3.3.1 中间节点对数据分片的缓存过程 | 第29-32页 |
3.3.2 中间节点对重传缓存空间的管理 | 第32-33页 |
3.3.3 数据分片的重传过程 | 第33-35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5-41页 |
3.4.1 RP_RC机制分片缓存概率阈值P_(ca-th)的确定 | 第36-38页 |
3.4.2 不同跳数下的网络性能 | 第38-39页 |
3.4.3 不同重传缓存下的网络性能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Mesh-under的备用缓存机制 | 第42-56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2-43页 |
4.2 相关分析 | 第43-46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4.2.2 节点重传缓存状态分析模型 | 第44-46页 |
4.3 基于Mesh-under的备用缓存机制 | 第46-51页 |
4.3.1 动态重传缓存门限的设置 | 第46-48页 |
4.3.2 备用缓存节点的挑选 | 第48-50页 |
4.3.3 数据分片的缓存与重传过程 | 第50-51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51-55页 |
4.4.1 ACMM机制的目的节点重组成功率 | 第52页 |
4.4.2 不同重传缓存下的网络性能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56-5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