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离心泵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3.2 离心泵流场性能优化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3.3 离心泵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原因及其对性能参数影响分析研究 | 第24-50页 |
2.1 多级离心泵运行效率下降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2.2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对性能参数影响分析 | 第27-49页 |
2.2.1 分析思路及建模目标 | 第27-29页 |
2.2.2 叶片断裂建模计算及流场分析 | 第29-34页 |
2.2.3 叶轮堵塞建模计算及流场分析 | 第34-37页 |
2.2.4 气蚀建模计算及流场分析 | 第37-44页 |
2.2.5 口环磨损建模计算及流场分析 | 第44-49页 |
2.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第50-70页 |
3.1 叶片断裂及叶轮堵塞对多级离心泵振动特征影响分析 | 第50页 |
3.2 气蚀对多级离心泵振动特征影响分析 | 第50-62页 |
3.2.1 分析思路及建模目的 | 第50-51页 |
3.2.2 建模及流场分析 | 第51-59页 |
3.2.3 气蚀对多级离心泵各部件振动影响分析 | 第59-62页 |
3.3 口环磨损多级离心泵振动特征影响分析 | 第62-66页 |
3.3.1 分析思路及建模目的 | 第62-64页 |
3.3.2 建模及流场分析 | 第64-65页 |
3.3.3 口环间隙对轴向振动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3.4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诊断方法 | 第66-68页 |
3.4.1 性能下降故障诊断流程 | 第66-67页 |
3.4.2 数据采集测点布局 | 第67-68页 |
3.5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多级离心泵口环磨损可监测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 | 第70-76页 |
4.1 分析思路及建模目的 | 第70页 |
4.2 建模及流场分析 | 第70-72页 |
4.2.1 建模参数及建模步骤 | 第70页 |
4.2.2 不同口环间隙的流场参数分析 | 第70-72页 |
4.3 多级离心泵口环磨损量可监测性分析 | 第72-74页 |
4.4 多级离心泵口环磨损量监测与评估方法 | 第74页 |
4.5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诊断方法及口环磨损可监测性实验研究 | 第76-96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76-77页 |
5.2 多级离心泵实验台及采集装置 | 第77-79页 |
5.2.1 实验台搭建 | 第77页 |
5.2.2 测点布局及数据采集 | 第77-79页 |
5.3 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诊断方法实验研究 | 第79-91页 |
5.3.1 叶片断裂实验 | 第79-82页 |
5.3.2 叶轮堵塞实验 | 第82-84页 |
5.3.3 气蚀实验 | 第84-88页 |
5.3.4 口环磨损实验 | 第88-91页 |
5.4 多级离心泵口环磨损可监测性和磨损程度评估的实验分析 | 第91-93页 |
5.4.1 实验目的 | 第91-92页 |
5.4.2 实验设计 | 第92页 |
5.4.3 实验步骤 | 第92页 |
5.4.4 实验结果分析及评价 | 第92-93页 |
5.5 小结 | 第93-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总结 | 第96页 |
6.2 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104-10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