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图像库构建与图像检索关键技术 | 第14-21页 |
2.1 蕾丝花边图像库构建 | 第14-16页 |
2.1.1 图像采集 | 第14-15页 |
2.1.2 图像预处理 | 第15-16页 |
2.1.3 蕾丝花边图像库展示 | 第16页 |
2.2 蕾丝花型图像库构建 | 第16-18页 |
2.2.1 Live Wire交互式图像分割过程 | 第17页 |
2.2.2 蕾丝花型图像库展示 | 第17-18页 |
2.3 图像特征描述方法 | 第18-19页 |
2.3.1 形状特征描述 | 第18页 |
2.3.2 纹理特征描述 | 第18-19页 |
2.4 相似性度量函数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蕾丝花边改进型的纹理特征检索算法 | 第21-32页 |
3.1 算法架构 | 第21页 |
3.2 形状特征匹配方法 | 第21-23页 |
3.2.1 基于花高与花宽的形状特征匹配 | 第22页 |
3.2.2 基于不变矩的形状特征匹配 | 第22-23页 |
3.3 纹理特征匹配方法 | 第23-28页 |
3.3.1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23-25页 |
3.3.2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25-26页 |
3.3.3 基于LBP的特征匹配 | 第26-28页 |
3.4 层次匹配方法 | 第28-29页 |
3.5 多特征融合匹配方法 | 第29-30页 |
3.5.1 融合方法一 | 第29-30页 |
3.5.2 融合方法二 | 第30页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匹配下多特征融合蕾丝花边检索算法研究 | 第32-43页 |
4.1 算法架构 | 第32-33页 |
4.2 基于形状特征的匹配 | 第33页 |
4.3 基于融合型纹理特征的匹配 | 第33-35页 |
4.3.1 融合LBP和GLCM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33-34页 |
4.3.2 融合LBP和GGCM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34页 |
4.3.3 融合Canny和GLCM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34-35页 |
4.3.4 融合Canny和GGCM的纹理特征匹配 | 第35页 |
4.4 基于SIFT和SURF特征的匹配 | 第35-37页 |
4.4.1 基于SIFT特征匹配方法 | 第35-36页 |
4.4.2 基于SURF特征匹配方法 | 第36-37页 |
4.5 层次匹配方法 | 第37-39页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蕾丝花型改进型的纹理特征检索算法 | 第43-52页 |
5.1 算法架构 | 第43-44页 |
5.2 基于Live Wire交互式图像分割 | 第44-45页 |
5.3 形状特征匹配方法 | 第45-48页 |
5.3.1 基于不变矩形状特征匹配 | 第45-46页 |
5.3.2 基于花型轮廓形状特征匹配 | 第46-48页 |
5.4 纹理特征匹配方法 | 第48-49页 |
5.4.1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匹配 | 第48页 |
5.4.2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特征匹配 | 第48-49页 |
5.4.3 基于LBP-GLCM纹理特征匹配 | 第49页 |
5.4.4 基于LBP-GGCM纹理特征匹配 | 第49页 |
5.5 层次匹配方法 | 第49-50页 |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基于Android平台的蕾丝花边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6页 |
6.1 系统概述 | 第52页 |
6.2 系统开发平台与主要技术 | 第52-55页 |
6.2.1 系统开发平台 | 第52-53页 |
6.2.2 SpringMVC架构 | 第53-55页 |
6.3 系统架构 | 第55-60页 |
6.3.1 注册阶段 | 第56-57页 |
6.3.2 辨识阶段 | 第57-60页 |
6.4 系统展示 | 第60-64页 |
6.4.1 关键技术 | 第60-62页 |
6.4.2 系统使用介绍 | 第62-64页 |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