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本文可能存在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2. 研究视角 | 第15-16页 |
二、新媒体及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第16-22页 |
(一) 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二) 新媒体的特性 | 第16-18页 |
1. 广泛性与共享性 | 第16-17页 |
2. 多元化与碎片化 | 第17页 |
3. 交互性与即时性 | 第17-18页 |
4. 个性化和集群化 | 第18页 |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19页 |
1.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 第19页 |
(四)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 第19-20页 |
1. 突发性 | 第19页 |
2. 紧迫性 | 第19页 |
3. 扩散性 | 第19-20页 |
4. 公共性 | 第20页 |
(五) 新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双重影响 | 第20-22页 |
1.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20-21页 |
2.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迎来的机遇 | 第21-22页 |
三、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31页 |
(一) 新媒体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第22-24页 |
1. 危机意识有所增强 | 第22页 |
2. 初步建立了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机制 | 第22-23页 |
3. 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法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 第23-24页 |
(二) 新媒体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为广东河源火电厂二期受阻为例分析 | 第24-27页 |
1. 风险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2. 信息公开不及时 | 第26页 |
3. 对新媒体重视不够 | 第26-27页 |
(三) 新媒体时代我国公共危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1. 政府主体意识过强 | 第27-28页 |
2. 民主化水平不够高 | 第28-29页 |
3. 对新媒体监管滞后 | 第29-31页 |
四、新媒体时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 第31-40页 |
(一) 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促进制度创新 | 第31-34页 |
1. 应急预防要综合分析,积极防范 | 第31页 |
2. 监测预警要准确研判,及时报告 | 第31-32页 |
3. 指挥处理要有效控制,科学决策 | 第32-33页 |
4. 重建补偿要全面评估,有序恢复 | 第33-34页 |
(二) 发挥好政府主体地位作用,提高危机管理水平 | 第34-36页 |
1. 加快转变政府观念 | 第34页 |
2. 增加政府透明度 | 第34-35页 |
3. 理顺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三) 提高新媒体表达效力,规范新媒体的传播 | 第36-38页 |
1. 创新监管方式 | 第36-37页 |
2. 增强新媒体的公信力 | 第37-38页 |
(四) 激发公众认知,促进公众参与 | 第38-40页 |
1. 拓宽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 | 第38页 |
2. 公众需提高危机意识和综合素质 | 第38-40页 |
五、结语:总结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