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国内外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 第13-15页 |
三、国内外旅游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 第15-17页 |
四、研究述评 | 第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旅游城市评价研究理论概述 | 第20-25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20-21页 |
一、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 | 第20-21页 |
二、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 | 第21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增长极理论 | 第21-22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页 |
三、竞争力理论 | 第22-23页 |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第三节 旅游城市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一、旅游竞争力 | 第23-24页 |
二、经济建设 | 第24页 |
三、政治管理 | 第24页 |
四、社会发展 | 第24页 |
五、生态环境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张家界旅游城市评价体系设计 | 第25-39页 |
第一节 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5-26页 |
一、评价指导思想 | 第25页 |
二、评价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 | 第26-30页 |
一、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26-28页 |
二、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28-29页 |
三、具体指标解释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评价体系的数据分析 | 第30-39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第30-31页 |
二、样本数据的人口学特征 | 第31页 |
三、样本数据的信度评估 | 第31-33页 |
四、样本数据的效度评估 | 第33-39页 |
第四章 基于SEM的张家界旅游城市评价模型分析 | 第39-55页 |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39-41页 |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39页 |
二、结构方程模型在本文的适用性 | 第39-40页 |
三、模型的应用步骤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评价模型的研究假设 | 第41-42页 |
一、测量模型的假设 | 第41页 |
二、结构模型的假设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评价模型的研究分析 | 第42-55页 |
一、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二、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三、模型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第一节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6页 |
第二节 提升张家界旅游城市发展的建议 | 第56-59页 |
一、建设增强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 | 第56-57页 |
二、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 第57页 |
三、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 第57-58页 |
四、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A 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