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聚乳酸 | 第11-15页 |
1.2.1 聚乳酸的结构 | 第11-12页 |
1.2.2 聚乳酸的晶型 | 第12页 |
1.2.3 聚乳酸的结晶 | 第12-13页 |
1.2.4 聚乳酸的改性方法 | 第13-14页 |
1.2.5 聚乳酸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聚乳酸成核剂的特点和种类 | 第15-17页 |
1.3.1 无机类成核剂 | 第15-16页 |
1.3.2 有机类成核剂 | 第16页 |
1.3.3 生物基成核剂 | 第16页 |
1.3.4 纳米级成核剂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TMC-210/Talc复配对PLLA结晶调控及性能研究 | 第19-39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19-20页 |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19页 |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19-20页 |
2.2 PLLA/TMC-210/Talc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20页 |
2.2.1 原料配方设计及试样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实验加工温度的设定 | 第20页 |
2.3 PLLA/TMC-210/Talc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20-21页 |
2.3.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0-21页 |
2.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 | 第21页 |
2.3.3 小角X射线射线散射(SAXS)测试 | 第21页 |
2.3.4 偏光显微镜(POM)分析 | 第21页 |
2.3.5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21页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1页 |
2.4 Talc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的影响 | 第21-31页 |
2.4.1 Talc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 第21-23页 |
2.4.2 Talc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 第23-26页 |
2.4.3 Talc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晶型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4 PLLA/TMC-210/Talc共混体系的SAXS分析 | 第27-28页 |
2.4.5 Talc含量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球晶形貌的影响 | 第28页 |
2.4.6 Talc含量对PLLA/TMC-210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7 PLLA/TMC-210/Talc共混物的SEM分析 | 第30-31页 |
2.5 TMC-210对PLLA/Talc共混体系的影响 | 第31-37页 |
2.5.1 TMC-210对PLLA/Talc共混体系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 第31-33页 |
2.5.2 TMC-210对PLLA/Talc共混体系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 第33-35页 |
2.5.3 TMC-210对PLLA/Talc共混体系等温结晶活化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5.4 TMC-210对PLLA/Talc共混体系晶型的影响 | 第36-37页 |
2.5.5 TMC-210含量对PLLA/Talc共混体系球晶形貌的影响 | 第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TMB-5与PEG对PLLA结晶及性能的协同影响 | 第39-52页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9页 |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9页 |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9页 |
3.2 PLLA/TMB-5/PEG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1 原料配方设计及试样的制备 | 第39页 |
3.2.2 实验加工温度的设定 | 第39-40页 |
3.3 PLLA/TMB-5/PEG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40页 |
3.3.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40页 |
3.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 | 第40页 |
3.3.3 小角X射线射线散射(SAXS)测试 | 第40页 |
3.3.4 偏光显微镜(POM)分析 | 第40页 |
3.3.5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40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3.4.1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DSC分析 | 第40-43页 |
3.4.2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43-46页 |
3.4.3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WAXD分析 | 第46-47页 |
3.4.4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SAXS分析 | 第47-48页 |
3.4.5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球晶形貌 | 第48-50页 |
3.4.6 PLLA/TMB-5/PEG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TMC-328与TMP-6复配调控PLLA结晶与性能 | 第52-62页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2页 |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52页 |
4.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52页 |
4.2 PLLA/TMC-328/TMP-6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1 原料配方设计及试样的制备 | 第52页 |
4.2.2 实验加工温度的设定 | 第52-53页 |
4.3 PLLA/TMC-328/TMP-6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53页 |
4.3.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53页 |
4.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 | 第53页 |
4.3.3 偏光显微镜(POM)分析 | 第53页 |
4.3.4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53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4.4.1 PLLA/TMC-328/TMP-6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DSC分析 | 第53-55页 |
4.4.2 PLLA/TMC-328/TMP-6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55-58页 |
4.4.3 PLLA/TMC-328/TMP-6共混体系的WAXD分析 | 第58-59页 |
4.4.4 PLLA/TMC-328/TMP-6共混体系的球晶形貌 | 第59-60页 |
4.4.5 PLLA/TMC-328/TMP-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