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23页 |
2.1.1 试剂 | 第16-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1.3 所用软件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41页 |
2.2.1 bLF处理液的配制及保存 | 第23-24页 |
2.2.2 IEC-6细胞的培养、冻存及复苏 | 第24-26页 |
2.2.3 IEC-6细胞的处理 | 第26-27页 |
2.2.4 细胞蛋白的提取及定量 | 第27-29页 |
2.2.5 细胞RNA的提取及定量 | 第29-31页 |
2.2.6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特定蛋白 | 第31-35页 |
2.2.7 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特定蛋白mRNA转录水平 | 第35-37页 |
2.2.8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 第37页 |
2.2.9 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第37-38页 |
2.2.10 细胞周期检测及流式细胞术 | 第38-39页 |
2.2.11 细胞上清ELISA检测 | 第39-40页 |
2.2.12 统计学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3.1 bLF对IEC-6细胞活性影响 | 第41-43页 |
3.2 bLF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1 Brdu检测bLF对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bLF对IEC-6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bLF对LPS诱导的IEC-6炎症模型影响 | 第45-48页 |
3.3.1 ICE-6体外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3.3.2 bLF对LPS诱导的体外IEC-6细胞炎症的作用 | 第46-48页 |
3.4 bLF对IEC-6抗炎症作用的机制初步研究 | 第48-49页 |
3.4.1 bLF抑制LPS诱导的p38磷酸化激活 | 第48页 |
3.4.2 bLF抑制LPS诱导的NF-κB核转录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 | 第54-63页 |
6.1 高危因素的防控 | 第54-55页 |
6.1.1 避免早产 | 第54-55页 |
6.2 合理喂养 | 第55-56页 |
6.2.1 母乳喂养 | 第55-56页 |
6.2.2 早期微量喂养 | 第56页 |
6.3 避免感染 | 第56-57页 |
6.4 避免缺氧 | 第57页 |
6.5 其他因素 | 第57-61页 |
6.5.1 益生菌 | 第57-58页 |
6.5.2 表皮生长因子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 | 第58页 |
6.5.3 IgG | 第58-59页 |
6.5.4 精氨酸和谷氨酰胺 | 第59页 |
6.5.5 乳铁蛋白 | 第59页 |
6.5.6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59-60页 |
6.5.7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第60页 |
6.5.8 糖皮质激素 | 第60页 |
6.5.9 其他预防措施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