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17页 |
第四节 个案选择的典型性及其概况 | 第17-19页 |
一、个案选择的典型性 | 第17-18页 |
二、调研地区的基本概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家庭教会发展历程及其婚姻制度的性质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家庭教会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一、家庭教会的初创期(1807—1899) | 第19-20页 |
二、家庭教会的发展期(1900—1948) | 第20-21页 |
三、家庭教会的停滞期(1949—1976) | 第21-22页 |
四、家庭教会的再发展期(1976至今) | 第22页 |
第二节 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性质分析 | 第22-26页 |
一、家庭教会法律性质分析 | 第22-24页 |
二、作为小传统的家庭教会婚姻制度 | 第24页 |
三、作为规范的家庭教会婚姻制度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家庭教会的婚姻仪式与婚姻的解除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村落中家庭教会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一、信仰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二、组织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三、教会主要活动方式及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婚姻缔结的一般仪式 | 第31-39页 |
一、说亲 | 第31-33页 |
二、定亲 | 第33-34页 |
三、婚礼 | 第34-39页 |
第三节 婚礼仪式的象征意义和规范效应 | 第39-41页 |
一、对婚约作盟约的理解 | 第39页 |
二、婚礼的象征意义 | 第39-40页 |
三、婚礼仪式的规制效应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婚姻的解除 | 第41-45页 |
一、家庭教会关于婚姻解除的原则 | 第41-43页 |
二、家庭教会成员坚持婚姻不可解除的原因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基督教新教婚姻观及其对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影响 | 第45-52页 |
第一节 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观 | 第45-47页 |
一、强调《圣经》对婚姻规定的权威性 | 第45-46页 |
二、反对禁欲主义 | 第46页 |
三、强调对婚姻世俗化的管理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基督教新教对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影响 | 第47-52页 |
一、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新教传统 | 第47-48页 |
二、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自我革新 | 第48-52页 |
第五章 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功能及其与国家法的互动 | 第52-61页 |
第一节 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控制功能 | 第52-54页 |
一、婚姻制度作为家庭教会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 | 第52页 |
二、家庭教会通过婚姻仪式对其内部成员进行控制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裁判功能 | 第54-55页 |
一、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惩治功能 | 第54-55页 |
二、家庭教会婚姻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 | 第55页 |
第三节 家庭教会婚姻制度与国家法的互动 | 第55-61页 |
一、国家法对家庭教会婚姻规则的消极默认 | 第55-56页 |
二、家庭教会婚姻规则对国家法的积极吸收 | 第56页 |
三、家庭教会婚姻规则对于完善协议离婚制度的可能价值 | 第56-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件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